机会来了。
像一缕风,轻轻掀开你窗边的帘。
你感觉到它了。
那股微弱的、带着陌生气息的流动。
你想伸手,
可手指刚动,
脑子里的声音就炸了——
“万一搞砸呢?”
“别人会怎么看?”
“要是花时间又没结果呢?”
“万一……”
“万一……”
“万一……”
声音像藤蔓,
一圈圈缠上来,
勒住你的手腕,
你的脚踝,
你的心。
风还在吹,
帘还在动,
可你——
缩回了手。
我们被“万一”养大了。
从小,大人说:“别跑,万一摔了!”
“别说话,万一说错!”
“别出头,万一被笑话!”
我们学会了用恐惧织网,
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安全是茧,
也是牢。
等到真正想飞的时候,
翅膀早被磨平了。
可你忘了,
当你有机会做一件事,
最坏的结果,
也不过是你不喜欢而已。
不是天塌,
不是人亡,
不是世界终结。
只是——
“哦,这个不适合我。”
“算了,我不喜欢。”
“下次换一个。”
多轻啊。
可我们把它当成山,
压得自己一辈子不敢抬脚。
你有没有见过那种人?
突然辞职去学陶艺的会计,
五十岁开始写诗的工人,
鼓起勇气报名舞蹈课的胖女孩。
他们站在起点时,
手都在抖。
可他们做了。
哪怕笨拙,
哪怕被笑,
哪怕最后发现“跳舞真不是我的菜”,
他们脸上,
有种光。
是——
我试过了。
这光,
比任何“成功”都干净。
你怕的不是失败,
是“不喜欢”。
你怕投入时间、精力、期待,
最后换来一句“就这样?就这?”
你怕那种淡淡的失望,
像喝了一口温水。
可你没想过——
“不喜欢”也是答案。
它不是空的。
它告诉你:“此路不通。”
然后你转身,
少走十年弯路。
多少人一辈子在不喜欢的事里打转,
就因为不敢试一次,
怕那口温水。
你同事说:“那个项目你上吧,挺适合你。”
你心跳快了半拍。
可三秒后,
“万一做不好拖后腿呢?”
你摇头:“还是你来吧。”
机会飘走了。
像片叶子,
落进下水道。
你不知道,
那片叶子,
可能长成树。
你暗恋的人发来消息:“周末有空吗?新开了家咖啡馆。”
你盯着屏幕,
手心出汗。
“万一他只是客气呢?”
“万一见面冷场呢?”
你回:“最近好忙啊,下次吧。”
下次。
永远的下次。
你守着安全的“没开始”,
错过了可能的“开始了”。
你心里有个声音,
一直想学画画。
买了颜料,放了一年。
“等有空吧。”
“等状态好。”
“等……”
等什么?
等死吗?
你忘了,
拿起笔的那一刻,
颜色在纸上晕开的瞬间,
无论像不像,
都是——
你在呼吸。
最坏的结果?
画砸了。
然后呢?
扔掉。
再画。
或者——
不画了。
又怎样?
勇敢不是不害怕。
是害怕得发抖,
还是把脚迈出去。
是知道可能“不喜欢”,
但更怕——
一辈子活在“如果当初”的阴影里。
那阴影比任何失败都黑。
它每晚在你耳边说:“你本可以……”
所以,当机会敲门,
别问“万一”。
问——
“我喜欢吗?”
“我想试试吗?”
答案在心里,
不在别人的嘴上。
去做。
用行动,
把“万一”变成“已知”。
哪怕结果是“不喜欢”,
你也赢了——
你清空了一个问号,
为下一个可能腾出了地方。
生命不是用来保本的。
是下注。
押上你的时间,你的心跳,你的勇气。
最坏的结果?
不过是收回筹码,
说一句:
“嗯,这个不行。”
然后,
看向下一局。
手里握着经验,
眼里带着光,
继续——
押注自己。
别让“万一”吃掉你的“试试看”。
那口温水,
你值得尝一尝。
万一,
是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