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是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初读时只觉得沉重,思绪良多。与好友谈起,她却觉得一般,印象不深。细想起来,在这本书里,很容易找到很多中国原生家庭的影子。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一个平常的早晨,一家人平常的生活状态,不平常的是没有看到二女儿莉迪亚 。母亲玛丽琳开始有些不敢相信,总觉得孩子会在下一刻如常出现。当大家意识到莉迪亚失踪了,报警找寻线索时,才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个每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她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家人认为她的那些好友其实和她并不亲近,那些她喜欢读的书积满尘土……她每天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和谁在一起,自以为了解她的父母其实一无所知。
每个人都有秘密,大儿子知道她和邻居坏小子来往过密,小女儿看到昨夜她溜出家门,但他们都没有说出来……
最亲近的家人真的了解我们吗?我们有心事的时候宁可告诉朋友,也不愿和她们说。或许是不想他们担心;或许只是不想让他们知道距离他们的期望,我们还差很远;或许我们装作很喜欢一件事,只是不想让他们失望;或许说出来也不能得到理解、达成共识。
有段时间,朋友圈里常常有寻找失踪孩子的启示。印象最深的是公司小食堂老板的女儿。夫妻两人居住在附近村子,承包了公司的小食堂,每天起早贪黑辛苦经营。两个孩子,失踪的是正在上初二的二女儿,青春年少。孩子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夫妻俩人疯了一样四处寻找很久,食堂也歇了业。
经过漫长的寻找,失踪的孩子大多最后找到。小老板的女儿是和路上偶遇到同村外出打工者一起走的,他们并不熟识。
孩子们或是厌倦了学习、承受不住升学压力、或是面临校园欺凌、或是和家长产生矛盾而离家出走。更有极端的案例,花季的年龄,生活刚刚开始,选择自杀来提前结束生命。
作为成人,我们有工作的压力,生存的困境,孩子们又何尝没有他们的学业和成长的烦恼?家长们或忙于生计疏于陪伴,或只看中成绩疏于沟通,还有以爱为名义的控制, 过多的期望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人吗?我们可愿意耐心地去和他们交流沟通,花时间陪伴他们?在亲人面临困境时,给与理性的对待和感情上的支持吗?
愿我们不只是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