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东汉末年的才女,文学、音乐、书法出色,博学多才,却一生坎坷。她生于书香之家,初嫁丧夫回父母家后,正遭诸候割据,董卓乱朝,父死狱中。后又被匈奴所掳,为匈奴左贤王生育两个孩子。期间目睹奴役的惨疼,思乡痛苦。曹操统一北方后,得以回家乡,后嫁给董祀,却又小心扶着。她在《悲愤诗》中,叙事抒情,将一身的遭遇和悲情,多层次立体化的讲述出来,包括被掠、杖骂、受辱、念父母、思乡、别子的悲伤和重嫁后的忧心。其中别子的情感最重,也衬出一颗伟大的母亲之心。
蔡文姬一生多苦多难,心中却有诗和远方。她留给后人的文字催人泪目,又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而她与一代枭雄曹操之间的隐情,更是令后人细品百味,也成为英雄美人的一段佳话。两人之间是情是义,见智见仁。
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将这段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十分感人。主演曹操的濮存昕,更是一改《三国演义》中曹操留给该者的形象,伟岸英雄,玉树临风,雄才大略、有情有义。而蔡文姬则是他的红颜知己。最深刻的是那分别戏。蔡暗指被曹操从人奴市场买下后的臂上"曹"字烙印说"我身上永远留着你的熔印",此时曹操将蔡的手放在心口,告诉她"我心里永远有你"。
二人分别之时,那段《短歌行》的几句词,更是将曹操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淋漓尽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然而这段故事,我更相信是后人编撰出来的。
蔡文姬的《悲愤诗》里,写到了西北边关的荒凉和思乡之情情。如: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其情其景也让我联想到当年王震将军率军解放新疆,留下大批军人屯垦戍边。为了解决战士们的婚姻生活,曾动员大批女青年志愿者去新疆。最出名的有"8000湘女入天山"。
我有一个发小,父亲是转业小军官,母亲是湘女。除了十多岁年龄上的差别之外,生活方式和文化爱好更是相差甚远。父亲是个甘肃的西北汉子,简单粗糙,文革前曾任奇台县的第一把手。母亲是个文艺青年,精致又直率。两口子打打闹闹了一辈子,文革中他母亲在父亲挨斗时,是其最坚定的守护者,母亲在中年走了父亲后,一个人将三个男孩子带大成人,个个英俊潇洒,身高马大,可自已却一生伴着乡愁。
都说人生三大悲剧:美人会老,爱情会冷,婚姻会旧。"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读蔡文姬的《悲愤诗》,更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感觉。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