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隔,觉在当下。科技的重大突破,让宗教、迷信无处藏身,人们已失了方向,不知为何而活,不为来世,不为天堂,不惧地狱。适之先生早已为我们提出了这问题:科学的人生观是什么?首先,要拿科学做人生观的基础,其次,要拿科学的态度、精神、方法,做我们生活的态度与方法。文中讲述了“不朽”的概念,人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有深远的影响,百年后也不消散、不停止。可能我还不能领域其深意,不知善恶有何区别,对世人有何约束?
“争自己的自由、人格,便是争国家的自由、人格”。适之先生十分推崇个人主义,这也是当今所缺少的,不愿承认的利己主义盛行,与之还是有区别的,十九世纪盛行欧洲的“易卜生主义”,是叫人生一开始有着“天下事只有你的事最要紧”的态度修身,挣钱,把自己铸造成器;接下来才有能力做明显区别于利己主义的下一步,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回报自己的所得,这时自然会得心应手,做出卓越的贡献。
书中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得过且过的态度,“时间如果不值钱,生命也不值钱了”,立马减少了一些打发时间陷入沉迷的事。
还有许多做学问与思考的方法就不一一叙述,只有自己深入的了解与体会,反复学习并运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多问为什么,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积累知识与经验(博学),然后大胆的假设,小心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