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
以前想到大阪城,脑海里会因网络图片而浮现出一幅经典画面:绿色琉璃瓦屋顶浅色墙体,金碧辉煌,巍峨宏伟的天守阁,灿烂的樱花或陪衬或烘托,或铺天盖地,一派祥和。
然而这个夏天,当我走进那座古老城池,从砖瓦缝隙间看到的却是宫廷的勾心斗角,是家族之间的尔虞我诈,是腥风血雨的政权更迭,是战火连天的历史见证。
大阪城最早建于16世纪末,公元1583年由丰臣秀吉率领4万民工,用了2年7个月的时间建成。当时的大阪城分为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城郭外),护城河等,已经具备了完整城池的功能。丰臣秀吉对大阪城的建成有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至今在大阪城内还保留着丰国神社,供后入怀念,天守阁奉有他的木像。
丰臣秀吉去世后,大阪城随之衰没。公元1615年,大阪城毁于战乱和火灾。
德川幕府上台后,在公元1620年,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建大阪城,并于1629年完成。德川家在重建中覆盖了丰臣家的旧痕迹,增高了天守阁的地势,加厚了城墙,改变了格局,使大阪城“旧貌变新颜”,丰臣家的痕迹荡然无存。我所看到的大阪城基本上就是德川家时代的格局。德川家采用全新设计,使大阪城更为雄厚壮丽,将丰臣家的大阪城永远消失在过去的记忆中。德川家的功绩就在于确立了大阪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665年大阪城天守阁被闪电击中烧毁,当时并没有重建,自此便成“没有天守的城池”。
1868年,“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家失利,弃大阪城逃回江户城。大阪城在战火中几近遭灭顶之灾 ,从此一蹶不振,渐渐淡忘于人们的记忆中。
之后大阪城一度成为陆军基地,附近还建有炮兵工厂,俨然成为“军事基地”。这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盟军轰炸的重点目标埋下了伏笔。
1928年大阪市市长提议重建大阪城,市民纷纷响应,仅半年时间募得捐款150万元。
1930年动工重建天守阁,隔年完工。新天守阁汲取丰臣和德川两个时代不同风格的特点,采取相结合的方式,使新建的天守阁异彩纷呈,耀眼夺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对大阪进行狂轰滥炸,他们以大阪城的天守阁为轰炸目标和参照标识,虽然天守阁幸免于难,但大阪地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没能躲过这一劫。
……
我漫步在大阪城内花林之中,遗憾已不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只能想象花香浓烈,人们在樱树下席地而坐,琅琅欢声笑语,弥漫天空的场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听说这也是日本人爱提醒后辈的口头语。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大阪城也不是仅仅代表樱花,历史给人们不同的启示,历史也必将给人们不同的思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