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的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鲍冬冬,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我们是这样做课题的,昨天主持人胡老师和凤梅谈到了主持人和课例研修方面的内容,今晚,由我和爱华姐,凤凤老师一起接着聊。我今天主要想聊聊在《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的所听所做所想。我的的小伙伴凤梅最爱说的是,咱们几个你是最懂课题的,你不会谁会?相信你。其实事实上,爱华姐,凤梅,芬姐他们都做过省级课题主持人,不可能不懂课题的,但是,每当听凤梅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暖暖的,莫名的就有了试一试的冲动,可是,糊涂的字典里是没有试一试的,只能精致。
潘凤常说,我这会儿有事,晚上回家做!凤老师平时确实很忙,但是无论是为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做公告,只要需要凤凤帮忙美化课件,她都会在晚上把活漂漂亮亮的做完。每次的平台调试,网络教研我也都会邀请凤老师,有她在感觉到很安心。
爱华姐常说,我年纪大了,跟不上你们的步伐了。可是每次教研活动的任务,爱华姐总是第一个完成。活动中临时需要人救场的话,找爱华姐准没错,爱华姐在各个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芬姐常说,活动前我都是做足了功课的。芬姐的才情在圈里那是出了名的。每次教研活动,她总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有一次,张潇文课题组做我的课题故事分享的时候,我刚好和芬姐在一块儿,她边听边写,听完之后随机听后感就出来了。她告诉我主持稿如何更好的串词,也会为我的稿子润色,这一年多,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多读些书。
我们的主持人糊涂常说,冬冬,你去把调查问卷分析一下。冬冬,整理下开题。冬冬,整理下中期。冬冬,考虑下协同备课。冬冬,挑战一把选题讲座。这每一次挑战都有种被抽空的感觉。糊涂还经常说收到请回复,每次都很怕看到这几个字,因为这意味着有任务要做,可能更多时候也意味着我们没有了周末休息的时间。
一个课题给了我一个新家。感谢我的小伙伴,沉着睿智的爱华姐,才情满腹的芬姐,思维缜密的凤梅,单纯执着的潘凤,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争论过,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暗自佩服,相互欣赏。我们也明白一个人所有的岁月静好, 只因其他人在砥砺前行,我们分工明确,默契配合。尤其感谢主持人糊涂群主对我不离不弃,不断督促我前进。
接下来,我想针对所做的研究工作说说我听到的,我做的和我思考的一些东西。
2017年的一天,胡老师说一直想带着大家做个课题,好像几个人简单聊了聊,竟然都愿意干,说干就干,从此,路上,电话中,视频,餐桌上,我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还记得吴江林老师在求索课堂观察时,教研组的老师们也是地摊上,办公室,某一个伙伴的家里没完没了的讨论,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一样,讨论着讨论着就只剩下说的人没有听的人了。
开学后喜讯传来,我们的课题获批省级重点课题,就这样课题《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诞生了。似乎都没有来得及庆祝一下,就开始展开新一轮的论证。首先是设计调查问卷,既然是共同体就不能不问一问共同体内教师对网络教研活动的意见。
大家还记得我们的调查是通过什么方式开展的吗?我们的调查问卷是以问卷星的形式发出去。让我们想不到的是问卷收回来之后,我们发现竟然有很多外省的老师也参与了调查,真的是很受鼓舞。接下来的事情你们都很熟悉了,分析调查问卷,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报告会,整理专家评议,完善开题报告,每一件事糊涂都追求尽善尽美,所以,每每真是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发现调查问卷的学问可大着呢!群里应该有很多课题组都做过调查问卷吧?有没有谁愿意分享一下感受或做法?我们的调查问卷的初稿是大家在糊涂的办公室设计的,六个人,六个手机分别从网上查阅现存的有关调查问卷,然后再根据我们想调查的问题组合成我们想要的调查问卷,一个下午的时间,讨论,修改,增减,晚上回去糊涂不忘安排任务晚上我负责把调查问卷初稿整出来,潘凤负责把它通过问卷星呈现出来,第二天,六个人在群里炸开了锅,一个一个的字斟句酌,除了午饭时间,几乎都没有停止过争论,终于在晚上整出了初稿,发到我们自己的课题群里试做,又调整后于第二天中午发出去。我们每次任务都是这样完成的,大家讨论,然后由有一个人整理初稿,然后再讨论。集体的智慧无穷,1+1>2.
课题《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共有课题研究,阅读研究,写作研究,课例研究四个子课题,根据主持人糊涂的安排,我主要负责网络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的子课题,按照课题研究周期性的特点,结合大家做课题的实际需求安排教研活动。我先后策划 次教研活动,主要包括选题与立项,课题成长之路系列,开题报告会,中期报告会,这些教研活动主要以讲座和研讨形式开展。
开题教研活动中,文化路小学李桢课题组,崔冬梅课题组,曾黎明课题组,项城第一初级中学张春霞课题组,项城第二高级中学的范俊平课题组,一实小孙建华校长课题组,我们的课题组都参与网络开题,简报中,他们纷纷参与开题教研活动的收获。高莉校长还专门分享一个讲座来帮助文小课题组。很多课题组也联系我,让我评议课题,经过多次点评,我对开题设计有了些自己的想法,从最初的一个点一个点分析,到后来从开题报告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着手,再到也后来关注理论依据,研究基础,研究现状从中期活动的重点是梳理研究的重要进展,而判断研究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我把对开题报告的理解梳理在《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十八问案例篇》,这本书估计年后很快就会出版了。虽然每一个课题在评议之前,我都会尽力去理解,花费一两天或者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也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每次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中期教研活动中,李丽 、宋敏、高莉崔冬梅课题组做了中期报告会展示。展示做课题的过程,取得的成果,现存的问题,下一步的计划,偶尔也分享课题研究中的故事,多次进行中期点评,18遍的修改中期,我彻底从内心否定了自己以前的观点,不再认为中期只是梳理做过的重要事情。孙涛老师说开题报告会不是研究,理论学习不是研究,从听到这句话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孙涛老师想要传达的思想,而且,起初,心里还是不赞成他的观点的,最近,我忽然明白过来了,我们在中期里所罗列的重要事件属不属于研究进展部分的内容,得看我们的研究内容,如果这个内容在我们研究内容里面,那它就是,如果不在,那它就不是。这也是为什么研究内容之间要有逻辑性的原因,往往前后两个研究内容是要有先后和连贯性的。
结题的教研活动,分别有项城新华高莉课题组、项城回小李丽课题组、项城三高孙慧玲课题组、项城三高张潇文课题组、项城八中黄亚飞课题组、项城袁张营小学曾黎明课题组等课题组分享了做课题的过程。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感恩,感恩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感谢队友的互助和担当,感谢家人的付出和体贴。几乎从做课题研究开始,我们的小伙伴就在谈自己的收获,成长。
讲座没人敢讲啊,糊涂就说我来吧,我再邀请些大咖。这样,新疆教科院孙涛老师来了,海南伍海云来了,郑州柴红森主任来了。自从平台搬家到cctalk,群里涌现越来越多的优秀小伙伴,越来越多的专家也开始做客项城课题群,我感到了压力,不敢接活动,不敢写东西,甚至不敢在群里发言。糊涂感受到大家的窘迫,比我们挑战新领域,爱华姐讲研究报告,我来讲选题,我们都要观评课,成立写作群,吸引一群热爱写作的教师加入,逼着我们写反思。
活动依这种方式开展了一年多,很多老师和课题组走进大家的视线,成了大家眼中的明星。一实小孙校长,新华高莉校长,袁张营曾黎明校长,李雪琴老师,刘媛媛老师,孙慧玲老师,宋敏老师,张潇文老师等等。刘媛媛课题组,曾黎明课题组,崔冬梅课题组,龙晓静课题组等课题组在地区课题成功结项的之后,也顺利申报省级课题。
糊涂群主要求精致每次活动,每次活动前至少一个星期,我都会提前邀约专家,建群,提前催要稿子、PPT,邀请潘凤协助调试平台。每次活动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不足,总结经验,尽力使下次活动更精致。比如,每次教研活动前调试,连热点都是在总结中累积的经验。总结不是工作的结束,恰是下次工作的起点。
反思以前的教研活动,我发现我们还是在开题、中期上有共同的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开题报告中各个要素之间联系性不强,方法使用不恰当,理论意义阐述空洞,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缺少条理、缺少评论等,中期报告中主要是研究进展阐述不清,预期成果表达不明确等。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课题研究网络教研活动更有效引领大家成长?如何使更多的人加入课题研究网络教研活动?我想我们的讲座内容应该更具体、很深入,不知涉及环节、形式等问题,更多的加深各个要素的理解,比如:理论意义,核心概念界定,方法的选择、阐述、使用,研究重要进展,预期成果等。教研活动的形式也该更灵活一些,谁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讲其中一点,让我们的课题群百花齐放,变成我们共同成长的百花园。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共同体》,实验学校每年的教研活动都会从头开始,他们知道老师会流动,他们知道会有新进学生,会有毕业的学生,他们知道会有已经随共同体成长的教师,他们就是坚持一年又一年的从新开始,慢即是快,慢慢的实验学校飘香四海。那么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独行快众行远。
合作不禁帮助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课例研究活动中,我听到了阮老师,群内老师惊叹这种新型的听课方式的同时,我也听到大家对设计观课量表的担心,填写的复杂性,我想起了吴江林老师研究时的纠结,痛苦,迷茫,坚持,执着,我想起了教授对他们的评价:,
商丘 送元二使安西的案例,我选择了民主这个角度,还仔细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从接到任务开始纠结,上网查找尽可能多的观察量表,速读《课堂观察》,一个周的时间都是在时而清醒时而混沌的状态下度过,直到讲座当天才有思路,赶快用手画下来听课用的的表格,不满意再画,直到教研活动开始前一个小时才最终把电子表格绘制出来,那一天啥都没干,但有种累脱得感觉,发言时两腿还在不停地打颤。
第二次参加听评课活动是在读了《专业听评课》两本书之后,还是有了一些理解,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表格。听贾端翊老师的课《荷叶圆圆》,用了七个小时,一点一点听,一点一点记,然后,针对每个记录下来的点进行分析,深夜十二点,我的思路却空前清晰。如果说绘制表格是个很大的挑战的话,次评议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才是最让我心焦的。第一次评议《荷叶圆圆》是通过cctalk,我汇报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并试着做出分析。第二次是在市进修学校,胡老师说尽量做些引领,怎么引领呢?我想起在杭州听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冲锋的《观课议课》,他说设计出观课量表是进行观课的重要一环,我就分享了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纬度,这些观察点,我想得出什么结论。这次分享角度和第一次有很大不同。回来时,胡老师告诉我说,关于《荷叶圆圆》字词教学环节的设计有老师告诉我你分析的不恰当。我查到语文《课标》教师教学建议部分,仔细阅读识字教学建议,发现语文的识字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还是不一样的。第三次是在商丘的一次教师培训课上,我又一次观看《荷叶圆圆》并试着做分析,这一次,我除了分享设计观课量表的过程,还结合了《课标》上的理论对表中记录的各个内容进行分析。课例研究活动之后,我在想设计研究工具难,利用研究工具搜集材料之后的分析更难,这估计应该就是研究的魅力所在吧,他总能让你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循环中有所期待。
贾端易老师的话,小伙伴们的痛苦经历,王教授、华师大陈倩倩,教授的评价,
我带着孩子参加了朗读活动,虽然所有说我败给了孩子,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做课题的忙碌,真的有时候挺愧疚的
有老师面对这个问题:这节课你背了多长时间?这样回答:成课十五分钟,事实上,我一辈子都在备这个课。漯河陈静老师12年坚持研究开学第一课,佐藤学先生年,不但成长了自己,也惠及他人。我没有像他们那样想一辈子课题研究,但是从17年开始这个课题之后,心中最牵挂的,脑子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课题研究。四个课题做下来之后,最直接的也是最真实的感觉就是只要你真心付出,一切都会如约而至。共同体,网络教研,专业成长这些词对我来说最吸睛。过去的一年多,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想在教研这条幸福的大路上,我还会继续走下去。(咬定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