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为财经大屏有很多个
华为财务的办公室里,有很多财经大屏,不同财经大屏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财务结账用的叫结账大屏,上面显示着各个业务条线登记入账流程的一个个节点,每个流程进展到哪一步了,会标记不同的颜色,进度一清二楚;而管控财务风险的,叫风控大屏,业务的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风险点,风控大屏就会弹出风险提示。
华为财经大屏是到华为公司参观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景点。
二、财经大屏不是为了展示,是作战中心
财经大屏起到的是一个集成展示的作用,先集成后台数据,再把流程展示出来。但它其实是所有财经人员在这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作战中心,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业务平台。
三、华为数字化以前的问题:
以账实不符为例。
账实相符,涉及到很多环节,从买进来,到中间生产,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做到账实相符,最后在账面上它才能是相符的。这就要求每个环节都能及时反馈,保证自己的数据是准确的,最终账面的数据才能是准确的。
怎么做到及时反馈呢?以前,我们就是靠打电话、发邮件,或者面对面,开个会同步消息。有的时候,需要同步消息的两个人在两个国家,有时差,那基本上是那边提个问题,第二天我们回个邮件,第三天他们才能看到。
或者,有些问题需要请示上级,那就得等着问题一层一层地汇报上去。这个同步效率是有很大问题的,本来问题还是个普通问题,拖着拖着可能就成紧急问题了。
结论:数字化转型之前,我们"发现问题"是滞后的,"讨论问题"是不及时的,这就导致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很低。
四、华为数字化以后的成果
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在财经大屏上进行的。
"发现问题"的部分。还以账实不符为例。
比如我们发货了,对方也签收了,但签收之后的款项,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打到我们的账上来。这个情况迅速就能被系统发现,系统会在屏幕上弹出一个风险提示,自动推送给相关的人员。
华为财经对风险管控的颗粒度是非常细的,我们现在拆分了几千个可能出现风险的场景,包括供应环节、研发环节、制造环节,等等。这些风险都有监控点,我们叫"风险探针",可以进行定点监控。在数字化转型之前,我们的账实相符率只有70%多一点,但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数字提高到了99%以上。
"发现问题"不仅限于发现风险,还包括业务人员、管理者发现业务进度的问题。
比如会计之前做分录、做调账,都得手工做。我们财务内部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本来每个会计应该调10笔账,但有人只调了9笔,那是谁只调了9笔,管理者就得一个一个去查。而且当时调完账后,会计要和下一个流程的人说我调完了,后面的人才知道可以做下一步。
如果消息同步不及时,等管理者发现进度卡在这里了,可能已经过去好几天了。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些手工的工作结构化、数字化了,相当于把每个步骤都做了编码。还没调的账,大屏上节点是黄色的,你调完账,节点就变成绿色。
这样谁少调了1笔看得就很清楚。等这10笔账全都变绿色了,下一个流程的人不用等通知,看到就知道自己可以开始工作了。
"讨论问题"的部分呢,在财经大屏上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刚刚提到了,原来讨论问题,基本都靠"点对点"的通知,打电话、发邮件,可能还有各层级逐级汇报的情况,效率特别低。
但现在,风控大屏上弹出了一个风险提示,推送给了你。你一看,这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那就可以在这这个问题的界面上,直接发起一个会议、发起一个群聊。我们的大屏上都会有相应的配置,比如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专家是谁,对应的保障人员是谁。
"发现问题"可管控,"讨论问题"能及时,大大提高了整个财经运作的效率。那整体的效率能达到什么程度呢?
以出具财务报告为例。出具这个报告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财经的运作效率。
华为公司有200多家子公司,业务条线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财务对每个子公司、每个业务条线,还有对公司内部的管理等,都会出具一份报告,算起来大概有一万份左右。
现在业界当中做得比较优秀的公司,能在1到2周把报告做出来,而华为能做到的是3天就有初稿。
五、华为数字化的三条经验
第一条经验是我推荐你最先做的,就是做业务梳理。只要业务管得好,你的数字化想达成的目标很可能都不是问题。
我打个比方,梳理业务就像是列一张清单,沿着清单画对号,整张清单都画完,就是任务完成了。这个比方说起来简单,但财务数据几乎覆盖公司所有主流业务,这个清单是不是够完整,业务能不能够标准化是很复杂的事情,也是我们财经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最难的一步。
第二条是在这个平台搭建起来,运营维护的过程中的一个经验。我建议如果做数字化转型,那你的数字化平台,最好就是你的作业平台。
做出来的平台没有围绕着业务来做,结果很快就没人用了。这种平台的生命力就不够强。
比如一开始,我们只做了集团层面的结账数字化,后来慢慢扩展到了集团的下层单位,逐渐包含进了200多家华为的子公司。这样一来,大家都不用重复建设、自己做平台了。他们只在我们这一个平台上,各层级想要怎么看、怎么管,想要的个性化配置都能在这里实现。这才是一个能维持持续生命力的平台
最后一条经验,是管理者要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之后,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会发生变化。我们前面说,其他公司2个星期做出来的报告,我们3天就有初稿了,那节省下来的这些时间,财务人员能做什么呢?
要做数据分析的工作。财务拿到数据进行集成之后,他能告诉项目经理哪里有问题,可以参与到整个项目进展的管控当中来。
六、对财务工作的借鉴:
(一)资产实物管理平台,我们要做的就是实时的展示。我想这是非常接近华为思想的数字化的运营的一个平台。我们要做的就是实时的看到变化。
(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的卷入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让大家都用起来,不只是资产,包括警棍,包括房产的租赁。
(三)我们银行的数据其实是很多的,我一直以来的感受就是我们展示的不好,结合这次机器人的使用,我想我们怎样进行财务数据的展示是最重要的。比如:宣传费用,想想怎样打造一个实时反馈的平台,了解预算了多少,开支了多少?后面几个月是要做到按月监控的。
(四)这只是抛砖引玉,请各位仔细想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展示,可以用数字化思维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