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格致说:女人是没有故乡的。其实故乡也不承认女人。我们家的祖坟里,是没有我的位置的。我们家的家谱上,也不会有我的名字。我们家的财产没有我的份额。我回家,我是切(东北土语),是客人。客人是必须得走的。这里不是你的家,仅仅是出生地,然后你要离开。故乡在你离开后,就完全地把你除名了。
但我,还是绝望而热情的爱着故乡。
大凉州作家,李学辉先生说:一生离开的地方,才叫故乡。离开,又回来的地方,只能说是叫作老家。
而我,是那个,离开故乡,又回到故乡身边,就把老家当作故乡的人。
一年之中,无论我在哪里,一到节假日,或是一人,或是和孩子,或是携着爱人,总要回到老家的土炕上,实实在在睡一个晚上。和母亲唠叨一些生活和工作的事情,看看花,看看草,看看那些慢慢长大的树木,和慢慢变老的村子,一辈子的时光,已所去无多了。
人到中年,更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父亲已经离世,他把自己成功的种进土里。至此,我们对父亲所有的思念,都变成了一年一次清明节的祭典,或是对母亲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我是家里的长女,也是我们这个家族里,第一个通过读书,而有了一份稳定工作的女子。父亲在世时,对我一直非常的宠爱,虽说是在农村家庭,但几乎没有受到过诸如饥饿,或是寒冷等,身体上的折磨
父亲年轻时,也非常喜欢读书。我最早读到的《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儒林外史》《镜花缘》、等,都是在父亲的枕边读到的。其实,父亲并没有刻意的要求和示意我去读那些书,而是用他的读书来影响我。
夜里,一灯在旁,父亲斜依在被子上,一页一页翻书。母亲就着灯光,给我们缝衣服纳鞋子,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和嗤啦嗤啦纳鞋底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合成一曲十分生动的夜的交响曲
就是在那样的日子里,我慢慢开始翻父亲的书,并渐渐入迷,乃至成了一生的选择。
父亲去世之后,每一年的清明节,我都要雷打不动的,要在父亲的坟前敬献一束花,烧一些纸钱,以表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但我的这个行为,遭到了几个叔叔的反感,他们认为,出嫁在外的姑娘,是不能进娘年的祖坟烧纸的,否则,就会给娘家的人,带来一些不好的运气。
我很生气,也很无奈。第一次体会到,作为一个女人,在这传统的思想和理念面前的单薄和悲凉。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家族矛盾,我选择妥协,每年的清明节,只是嘱托弟弟们,给我买一束花,献在父亲坟头上,为自己,再也没有踏进过祖坟半步。
有一次,专程开车到父亲坟地的那条路边,停车坐了很久,父亲地坟地,已经荒草遍布,连坟头上的那棵树,也枝条垂地了。
焦灼的太阳,烤得我头昏眼花,而我已经流泪流满面了
我想,埋在那个土堆里的父亲,一定也看到我了,一定也体会到,作为一个不被故乡认可的女儿的无奈和无望了。
有一次,和老公说起百年后要埋葬哪里的话,他看了我半天,说:老子埋哪里,你就埋哪里!
而他,也已是离开故乡半个世纪的人了,他的故乡,又在哪里呢。
那个载负着我们所有乡愁的故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越来越少的人,越来越苍老的背影,越来越疏离的土地,越来越陌生的农活,有时,即使实实在在的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眼前的一切,也是陌生的。
那些老房子,那些老树,还有那口已被埋了一半老井,那些飞离了枝头的鸟儿们,那些吹过来,又吹过去闲散的风,还记得我们洒在田野上的笑声,记得我们落在树枝上的理想吗。
或许是年岁见长,心里总是渴望这样一个地方。就花,有草,有小桥和流水,再养三五只鸡鸭,一只叫旺旺的狗,一只叫金花的猫 。早上,睡到自然醒,听听鸟语,喝杯暖茶。在闲散里,悠悠的度过一天的时光,春看百花,夏有凉风,秋有明月,冬有白雪,便是神仙也不换的美好的好日子了。
而这样的地方,就把当作是心灵的故乡吧,让它幽居心底,存放我们无以依托的乡愁吧。
作者简介:寻找一朵雪,教师。市作协会员。喜草木,爱读书、写字, 有作品散发于《华夏散文》《北方作家》等地方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