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一千四百二十六)|小儿泄泻

涵志潜神曰渊,巧发奇中曰颖,知微通机曰聪,投机顺变曰达。

除疳泻为虚热泻,余皆脏腑虚寒怯弱得之。

议曰:小儿脏寒腑冷,大肠不禁,总谓之泻。分别轻重,究竟缓速,有溏、有泄、有滑、有利、有洞,五者不同,岂可一概而理之。

溏者,糟粕不聚,由其尚浓,似泻非泻;泄者,无时而作,或出不知;利者,直射溅溜,气从中脱;滑者,谷食直过,肠胃不化;洞者,顿然下之,如桶散溃,余更不留,即知其儿脏寒腑冷。

泻之作疾,其来缓速轻重可知。凡儿泻粪出青色者,盖脾受肝经所制,肝属乙木,能克己土,所胜之功,故现本质,由其脏之虚寒,非谓惊也。又泻初黄,良久变青色,乃脏寒之微,又泻药物直过,尤为寒滑。

凡虚滑三五次即困乏,若不急与温其脏,调其胃,平顺三焦,和正荣卫,不尔即慢惊。证候传变,如此之急,欲以止泻药次第理之,往往不及,惟务温其脏腑,脏腑既温,寒何能留于肠胃之间?

或以热药顿止,则热反为它疾,须先投滞肠药,然后生胃正气与服,切不可意急过剂,投之热药。稍或脏腑至虚寒,孩童困乏,四肢厥冷者,是谓逆证,当用黑附子、白术、干姜,即量轻重而用。凡投热药泻止,即痢作无疑。理泻良方已著在后,请意度之为得即妙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