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造诣不但备受时人赞誉,他所引领的宋代“尚意”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临摹和评论,展现其书史地位,为大家呈现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
治平帖卷此作是苏轼书写的一封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题跋可知,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苏轼时年三十余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正如赵孟頫所称“字划风流韵胜”,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是珍贵的苏轼早年书法墨迹。
临苏轼书寒食帖卷《寒食帖》即苏轼自书《寒食雨二首》,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之时。诗意苍郁沉雄,书法纵逸跌宕,为其“尚意”书风的传世代表作之一。苏书原件于民国年间流入日本,二战时险些毁于战火,后由王世杰购归,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虽为临书,却能直抒胸臆,挥洒自如,颇得苏、黄神韵。
二诗不见于李白诗集,苏轼在款题中称系友人丹元子姚安世所传,也有后人疑为苏轼自作。苏书原件于民国年间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是与《寒食帖》齐名的苏书杰作。笪重光的此件临作清越雄畅,虽与原作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整体风格气韵相近,是一件遗貌取神的临书佳作。
董其昌此件临作多中锋用笔,避免了其他书家临仿苏书时为追求形似的偃笔之病,行笔结字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虽然在点画形态上与苏轼风格有所区
此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写的一页公文信笺,内容为关于翰林院当值夜宿学士院地点所作的请示与批复确认。书写时间应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苏轼时年五十一至五十四岁。此帖非刻意的书法创作,故书写自然随性,笔致萧散,兼有颜真卿及杨凝式的笔法特点而自出新意。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撰 《醉翁亭记》,身为欧阳修门生的苏轼师法颜真卿写下此篇大字楷书,后于宋元祐六年(1091),在亭内立石成碑,为苏书代表作。明盛时态曾评“欧公此文,苏公此书,真不负此滁州山水”。原石宋已毁,此为明拓翻刻本,只取完好字剪裱成册。
欧阳修撰《丰乐亭记》,后苏轼写下此篇大字楷书,于宋元祐六年(1091)在亭内立石成碑,为苏书代表作。此碑用笔体度庄安,结字气象雍裕,楷法中略见行意。原石宋已毁,此宋拓本实属难得
《神仙起居法》是杨凝式书录道士华阳焦上人尊师的一段古代医学按摩健身口诀,时年七十六岁,此书为随手记录之文,故行笔率意,有追求欹险之态,是其行草书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