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本章出自:学而篇
【注释】
①没 mò :同“殁”,死。
【翻译】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感悟】
古人从小受教主要来自家庭,这就是所谓的家教,如很多大家族都有“家训”,其中包含了祖辈和父辈们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和传统美德,这就是一个大家族家风的形成。
所以,古人必须从小立志继承家风或家族遗志。如果父辈不在了,失去了约束和管教,一个人还能坚持家族的美德和志向而不改变,那这个人必定有所作为,也能把这种家风传承下去。
成就了自我的志向和美德,这就是最好的尽孝。所以古人常说的“不肖子孙”,这个“肖”字本来就是“像”的意思,不能够像祖辈和父辈那样成为贤德之人,这就是不孝子孙。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是什么大家族,可能祖上也没有什么显赫或贤德之人,这就要求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优良传统,而摒弃恶劣的行径。
毕竟我们今天受到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因此应该有必要的是非观念,这样才能免于受到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