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二三事 | 良师益友——记我受教于张老的从业生涯


讲述者:廖公杕

1932年10月出生,从事茶叶工作近60年,曾任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场长、福建省侨务干部学校第一副校长,并获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张天福茶叶发展贡献奖”、“优秀茶叶工作者奖”。

现任福建茶人之家常务理事、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理事、有机茶技术服务中心顾问。

对我而言,张天福老先生堪称是一位良师益友。张老实事求是、亲力亲为、探索不止,以及为茶无私奉献一生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是张老让我扎根在茶叶这片热土里,张老之于我的一言一行都为我的事茶之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不仅重塑了我的工作方法,还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

“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

初见张老,赠字引我深耕茶行业

我与张老的第一次实质性的接触是发生在1965年的春天。那年,大约是在三四月份,为了完成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的茶园改造一事,我特意前往寿宁龙虎山茶园,也就是当时张老所在的那个茶园,上门学习、请教。

△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

事情缘起于1965年2月。当时,中侨委在广东英德召开了“全国华侨农场茶叶座谈会”。会议期间,时任中侨委副主任的林修德重点与福建代表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得知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茶叶低产的情况之后,林修德点名让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在会上作介绍。

成功的经验尚好传播,但是失败的教训如何启齿?也许是因为初出茅庐,少了很多顾忌,当时的我竟在会上坦言导致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少。我分析称,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每亩茶园投资约40元,亩产茶叶约27.5公斤。如果想要提高茶叶产量,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三改一补”,即:土改、肥改、树改,以及补植缺株。

听了我的报告之后,林修德竟拍案而定,立马同意对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进行资金补助,每亩茶园补贴60元,分三年完成。这个决议对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后续的发展而言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的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约有茶园5000亩,每亩补贴60元,就是30余万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有了钱,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改革,因为没有既往经验,所以求助于省农科院茶科所,当时的茶科所具有“三改一补”的先进经验,由茶科所所长林桂镗亲自带队到场诊断,后又经过茶科所栽培室主任沈丰年的推荐,我来到了寿宁龙虎山茶场,有幸得见张老,并向张老取经。

△2014年廖公杕陪同张老考察寿宁龙虎山茶园

这就是我与张老结缘的“导火线”。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到寿宁龙虎山茶园已是下午,因为天气不算太热,所以我没有梳洗就去见了张老。基于共同的爱好,见面之后,我俩的话匣子一下就被打开了,从下午一直深谈到太阳落山,直至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我俩才意识到时间已经不早,该去食堂吃饭了。

肚子虽然饿了,但食堂不等人,早已闭门歇业。于是,我与张老俩人只好啃饼干充饥。期间,张老突然用质疑的口吻问我:“你是如何从事茶行业的?”

我被张老这一问,竟有点不知所措,没了底气。同时,我的思绪也被拉回到我毕业那年。

1954年,我于上海财经经济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省工作。1957年,我被下放到永春茶场(永春茶场是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的前身。1960年,永春茶场与永春北硿华侨农场合并,定名为福建省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事实上,我并非茶学专业出身,而是研习企业管理专业。阴差阳错,我“误入”了茶行业。为了对行业有所了解,我曾借了几本茶课本,恶补了一些茶学专业知识,但也局限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

直到1959年,厂里请来了闽北乌龙茶的制茶专家到场教学,才让我第一次亲手接触到如何制茶。虽然没有经验,但我还是有天赋的,在学习“摇青”这项技术时,厂里很多人不是摇不起来,就是将茶青撒落一地,而我在第一天的尝试过程中就过关了。此后,苦练几天,我不仅能将茶青摇得顺溜,还博得了师傅的赞许。

两年之后,我被调到了生产科,负责起了具体的茶叶制作与生产等事宜。那时候,我便经常往山上跑。随之,我对茶叶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

虽然有了几年的从业经历,但这些皮毛功夫远不足以在茶界重量级人物张天福面前谈及。所以,当被张老问及我的出身时,我竟有些汗颜。

然而,令我愕然的是,当张老听了我的经历之后,不仅没有看轻我,反而鼓励我继续在茶行业里深耕下去。为此,张老还送了我一本苏联专家写的《茶作学》,特地在扉页上题字:“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意指让我多看书,多学习。

有了张老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悉心学茶的信念。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茶叶知识,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学习范围涵盖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叶审评、茶园管理、茶机械原理、土建工程等与茶相关的所有知识。从那此后,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而这一切仅仅只是源于张老的一次肯定与鼓励。

△张天福赠字廖公杕“俭、清、和、静”

“多走、多看、多听”

又见张老,提点我破解产业发展之困

上世纪70年代末,“三改一补”方案迎来了大丰收,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的茶叶产量从一千担提高到三千担、六千担。茶叶产量上来了,但加工与储备能力却跟不上。面临这个难题,我第一时间想到张老。于是,我再次拜访张老,希望张老能为我指点迷津。

也许有深度的人都不喜点破,而是选择把你引入一条明道上,让你自己去寻求答案。听完我的来意之后,张老又赠了我六个字“多走,多看,多听”。

意会后,我便召集成立了四个人的“精制茶工艺改革及扩改建工作小组”,出差三个月,陆续走访了浙江、广东、福建等十余个茶产区茶场,摸索经验,最终拿出了一套整改方案,在场里建成了多个立体车间,实现了局部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这让当时的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成为了福建省内四大乌龙茶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漂亮的一条茶叶生产线。

“多动腿、多动嘴、多动手”

三见张老,九字赠言修正我的工作态度

我还记得,第二次“全国华侨农场茶叶座谈会”是在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召开的,张老作为资深人士也被邀请参加。会议期间,张老的另一句话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多动腿、多动嘴、多动手”,意思是要深入基层、多动嘴做宣传、多动手做示范。

别看这简单的九个字,却让我深受启发,极大地改变了我的工作方法。随即,我就组织了作业组的成员召开学习大会,不仅指出了大家在工作中的不足,还亲手示范,为大家创造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此外,我还主动申请下基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跑了三十五平方公里的路,实地考察了不同地区的茶园情况。

从一名普通员工到生产科茶叶主管,再到工交科负责人,我潜心学习,肩负起场里茶叶生产和管理等相关工作。随着时间推移,我对茶叶的认识也越发深入,对茶叶也越发有了感情。到了1983年,我已经被任命为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场长,在福建茶叶界也算小有声望。不过,我始终铭记张老低调做事的教诲,在任何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一名“小学生”,不断学习、丰富茶叶知识。

回过头来说起我被任命场长一职,也是受到了张老的提携。当时,国务院侨办召开了一次会议,张老参观了我们的茶园与生产线后,很是高兴,大为赞许,直言“廖老,我没想到你们会做得这样的好。”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称我为“廖老”,当时我年仅51岁。当然,能够得到张老的称赞,我也深感荣幸与骄傲。

张老不仅称赞了我们的改革成果,还对当时的书记说:“这样的人你不用啊?”

这句话兴许是被国务院侨办经济司负责人听到了,而后不久,我便被省侨办任命为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场长。

“生命不止,探索不息”

忠茶一生,用余热为茶业做力所能及之事

△张天福赠字廖公杕“生命不止,探索不息”

折腾了大半辈子,进入退休生活后的我依然闲不住,正好当时张老也想继续为茶叶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便邀上我、林世昌等茶人一起着手筹备成立“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相关事宜。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与张老的接触越发频繁了,彼此之间的交往也更加亲密了。

△廖公杕、张天福、林世昌

回忆张老致力于成立基金会的初衷,一是,提高我省茶叶的品质,推广有机茶;二是,奖励我省对茶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张老说,福建是茶叶大省,每年的茶叶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影响力位居全国之首。但是,由于我省茶叶的无序种植、盲目追求产量、农残增加等问题,给我省茶叶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此,张老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并从源头抓起,建立高标准的有机生态茶园,推广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茶,从根本上改变种茶制茶的错误方向,进而保证广大消费者能喝到健康安全的茶品。

说干就干。大约是在2008年初,张老与我、林世昌三人召开了筹办基金会的第一次会议,并决定任用林世昌为基金会的秘书长。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奔走与努力,我们共筹集到200多万元资金,终于顺利的让“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挂牌成立。

△廖公杕、张天福、林世昌

基金会成立伊始,我们就立马开始进行对有机茶园的选点工作。2009年,第一个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在安溪落成。与普通茶园相比,有机茶园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就是在这样的高标准下,才能确保茶叶从种植到生产全过程的安全性及可追溯性,最终为茶农提升茶叶品质、增产增收起到示范作用,甚至于带动福建茶业乃至国内茶业的整体提升。

此外,基金会还对我省从业超过30年,在我省茶叶科研、茶叶教学、茶文化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17位老茶人授予了“张天福茶叶发展贡献奖”。

△廖公杕(左二)

在我看来,张老一直都是一位非常认真、笃定的人。还记得当时在筹建基金会时,张老刚与林世昌认识,虽然张老有意与林世昌共事,但为了进一步了解林世昌的为人,张老特意邀我独自到他家中,仔细询问了林世昌的做事风格与优缺点。当张老得知林世昌是一位对事不对人的直肠子,又是一位做事的能手之后,张老便认定了林世昌。此后,在一系列的接触之后,张老甚至还坦言:“林世昌是我的终身秘书长”,并称“对于基金会,林世昌是有功之臣”。

除了在用人方面谨慎细致,在工作方面张老更是一丝不苟。还记得有一次,我陪同九十余岁的张老一起去考察一片教学示范茶园,张老到了茶园之后,让我用手拨开茶树表土,为的就是看一看茶园是否按标准种植,没想到,当我拨开约三厘米的时候,土壤已经由黑土变成了红土,看到这种情况,张老随手轻轻一拔,茶苗就连根拔起了,那一刻,张老是真的感到很伤心,最后连饭都没吃就离开了。

张老还是一位细心、温暖的人。基金会成立之后,思虑周详的张老一再贴心地询问我,是否要给予我一个职位,是否要给予我一定的交通补贴、话费补贴,但都被我一一拒绝了。

“退休之年,能用我的余热与张老一起为福建茶叶界出一份力,我心足矣。”

“说茶”【张老二三事】系列文章

我与张老共事的十八年

福报茶寿——记我与张老的“茶寿”印章

专栏顾问 / 林杰

撰稿 / 黄惠

美编 / 余洁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4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07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0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5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7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9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6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8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6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9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