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实验学校青年教师导师制之“同课同构”教学研讨活动就已经启动。今天轮到了我们语文教研组,我和凌庭娟老师做为师徒结队代表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上午第二节课,凌庭娟老师率先登场。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凌老师显然做了认真的准备,这一点,从教学导入和教学过渡的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上就可见一斑。当然,我也从凌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新反思与新感悟:例如,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如何更好地调整教学环节,使每一个预设的教学步骤,都能在合理的情景中稳步推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思考,努力使自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点亮学生的智慧……
想,似乎容易,做,确实困难!上午第三节课,轮到我上课了。孩子们还没有到,我的心却已经在扑通扑通直跳了。当孩子们排着队伍走进教室后,我的课堂教学就随着响起的铃声开始了……
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很快很到了,当我匆匆回到办公室,滋润自己干燥得直冒烟的喉咙时,心里就默默地开始回顾自己的教学。虽然这堂课总体感觉尚好,但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与推敲,现总结归下:
一、教学环节过渡不够自然
这一堂课上,我们设计了“猜手、写手、描手、学手、夸手、画手”几个环节。在这些教学环节的处理与过渡时,我觉得自己显然没有凌老师那么有心,那么用心,将每一个字词句都精心地修饰与打磨。在以后的公开课教学中,我应该要更加积极地去准备,去设计。
二、教学过程推进不够流畅
虽然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以上环节,但我明显觉得教学过程的推进是不够流畅的,主要表现在: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点速度不一,频率不同,教师教得快,学生学得却比较慢;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相互促进,例如:在孩子发“红润润”不准时,老师指点两次无果后就知难而退了。
三、教学目标达成不够到位
三维目标有设计,但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够,学生并没有得到扎实的训练。我觉得在朗读指导上,我尤其做得不够,没有人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去读书,读通读透,也缺乏一些有效方法的指导,读得不够深入,也读得不够真情。
四、教学细节处理不够精致
真正决定教学效果的,往往教学中的一些细节。细节处理好了,教学的效果自然而然就能够突显出来,倘名忽视教学中的细节,自然而然就没有办法达成教学目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有一个“描手”的环节,处理的不够精致,倘若将这个环节前置到课前,不仅会节省教学时间,效果也应该会更好。此外在学生写字的环节中,如果将学生的书写作业自己展示,效果也可能会更好。还有就是在指导孩子们合作写诗的时候,如果能够在合作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个人创意练习的话,效果也一定会更加的好。
基于以上反思,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名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让名师的理论,丰满自己的灵魂。认真学习名师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让名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智慧。
2.认真钻研教材!要认认真真的去学习教学参考书,品读教材文本,学习从文本中发现教育教学的落脚点,从参考书中凝炼教育教学的着重点,从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的延伸点。
3.积极应用实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依据学生的本位角度,关注学生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