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学习遵守各种道德规范,家庭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深信不疑道德的正面力量。但是步入社会,发现遵守道德规范却不是生存最优法则。
况且还有很多反面案例,遵守道德的行为,往往导致“吃亏”,尽管常说“吃亏是福”,但是很多人都明白,这不过是在吃亏懊恼之后,用以聊以自慰的无奈罢了,很多人估计都会有如此苦恼和困惑。
道德规范传承了几千年,是中华文明极为闪光的一部分,怎么到了现实面前就“失灵”了,而在现实世界里,好像“自利”更好用,也是很多人的做事优先选择。
究其原因,是两种选择所处的环境和时间长短的差异。熟人社会,长期趋势,道德占领着制高点,而陌生社会规则和短期效益看,自利更有利。
熟人社会,“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往往生活在一起很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传承的道德规范一旦被打破,就会被集体惩罚,承担相应的后果,所以遵守道德更有利于自己,不遵守的“自利者”没有了生存空间。相反,在一个大概率只有一次交往机会的“陌生社会”中,“自利”可以使利益最大化,自然是更多人的优先选择,比如旅游景点的“宰客行为”。因为“自利”就算产生恶果,也没有办法通过再次交往进行惩处,或者收到惩处的时限性和成本问题,都让道德规范无处依存。
另外从短期来看,不遵守道德规范更容易马上见到效益,道德的回报往往时限会更长,并且存在不确定性。
社会的进步,打破了很多规则,比如道德在短期看是不利的,但是社交网络的产生,是人与人交往的地域性和时限性被打破,从本质上改变了不利于道德发展的屏障。未来,也许我们将不会因为选择“道德”还得“自利”而纠结。
我相信世界很大,也许我们真的无法再见;然而世界却很小,我们无意间还会不期而遇。坚信这一点,我相信道德才是人生最优选择。
科技让古老的文明光辉闪光,道德让我们的人生更完满。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