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最后一天,这一年安安全全通过,所谓岁月静好就是这个样子吧。为自己撒花。
这一年很丰富。前半年每个月休息我会选择去北京游逛一天,吃了牛街的早餐,洪记包子,电烤羊肉串,羊杂汤,驴打滚。味道还不错,但没有吸引我再次光顾的程度,唯一感慨的是,早上还在家窝着,风风火火坐着高铁,九点钟就喝上了热乎的羊杂汤,交通便利地让我感到美妙。
去了颐和园,国家植物园,正值春夏,花开遍野,游客络绎不绝。满树桃花陪衬着古典楼阁,各色月季布满视野,很美,很绚烂。可能生命的奇迹就在于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每一个春夏都是生命轮回的高潮,拨动着大地的脉搏,传递着血液流淌的痕迹。
和最要好的朋友相约在北京见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大学毕业,我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小城里,似乎相聚甚远,但,我们彼此到北京的路线都很方便,才发现我们的相遇也能跨越地域的局限。毕业那年没思考过分别,现在回忆着叙述才知道,那是与学生时代的分别,与懵懂青春的分别,可能也是与远大志向的分别。我们一起拍照聊天,一边聊着当初稚嫩的话题,一边慢条斯理地为第二天的工作生活安排得当的时间,永远不会承认我们改变了,我们却改变不了。
还有值得纪念的是母亲今年开始经营一个小小的“早点摊”。这样表述因为不算严格的早点摊,我家在小镇上,人们物欲很低,不会轻易下馆子,所以早饭更久不指望了。到了三四月开始耕种的时节,小镇上的人便开始忙碌起来了,早上起早下地干活,十点左右饿得不行,急需一个物美价廉的地方垫吧一下,母亲瞅准时机做了这个工作。炸油饼,炸糕,煎糕,烙饼几种主食,做农活的人不计较饭的种类,只在乎钱少管饱,尝尝一块油饼,一碗热水,匆匆吃完便离开。
姥姥一家是传统式的农民,母亲从小看惯了他们的辛苦,每天都要用新油好油去做,父亲最大的品质是善良,总是抹去零头收钱,之前抹个一二毛,往后八九毛也省去了。我回家见他们辛苦,抱怨道:“抹一两毛就行了,大于五毛就收吧”。可,当我从那一双双干瘪流淌着深深沟壑的手中接过皱皱巴巴的零钱的时候,心中也是不觉一紧,才知道父母为什么会越抹越多。
早餐摊的红火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精心照顾,以及母亲的手艺。夏天,一个退休的北京老人到小镇避暑生活了一段时间,特意记下母亲炸油饼的时间,日日到点打卡,连连惋惜:“这个大油饼放北京得爆火,可不止你这七块钱。”这也增加了母亲的信心。
立冬之后,做农活的人告别忙碌,早餐摊也关门等待冬天的降临。终于,父母清闲下来,我带着他们去北京,天津游玩了三天。父母年岁大了,年轻时候也未远行过,如今出来看一看这几座城市,就像幼稚的小孩,开心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