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有一场辩论题目是《我们最终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做儿女的,何尝不是一样,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那么讨厌自己的父母,而自己成人后,又不知不觉成为了她(他)。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他是最真实的自我的样子,生气了就哭,开心了就笑,他不装逼,他更不隐忍。
亲密关系最能反应出我们的内在小孩模式,也最容易激活内在小孩的负面情绪。
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行为、思维模式更会无意识地表现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
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本来非常讨厌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但却总会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父母曾经对我们大吼大叫,我们对孩子失去耐心时,也忍不住对他咆哮。
父母对我们非常严厉,我们也会无意识地对孩子要求很高……而我们的孩子却迅速地吸收着这些模式,看着他重复我们的经历, 又让我们痛苦、自责。
很多父母都是从孩子身上,开始对这些模式产生觉察,于是,我们寻求各种解决方法,学习各种育儿之道。然而,只要造成这些模式的刻录没有被清理掉,我们就无法真正摆脱这些模式,我们努力学来的那些理论、方法只能浮于表层,无法长久。
而那个受了伤害没能成长的内在小孩总会时不时从无意识里跳出来,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给孩子、给亲子关系造成伤害。
我,一位妈妈,就是这样的“小孩”,而儿子,再次像宿命一般,又有了我的影子。
当我们去声讨我们的父母,指责他们说针对你的话,针对你的眼神,我们只想怒斥他们,怼回去。恨不得告诉他们,他们说话的样子都让我们想去死。
我们真的恨他们吗?他们说的话本身有那么大的问题和杀伤力吗?恶毒到让我们想死吗?二十岁之前我觉得就是的!十几年后反思下来,答案:不是的!
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讨厌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通过愤怒,忧伤,吼叫的情绪表达,只是在谴责自己“不够好”。
当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足够好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在厌恶自己,一方面,会觉得愧疚。
我们只是想找到我不够优秀不够好的理由,你们给的不是我想要的,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我做不到。
我们越是愤怒,越是愧疚,越是对自我厌恶的加重,更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惩罚。
我们往往是知道父母会为什么,因什么事情会冲我们发怒,会指责我们,也知道自己怎么做,他们就不会再说我们不愿意听的话,但是我们就是不愿意去做心甘情愿,内心的那个小孩会说“凭什么我必须听你们的?我为什么不可以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声音越强烈,行动上就会越迟缓,潜意识就会让自己遗忘真正应该做的事,让激怒父母的事情重复性的发生。
这看似是父母造成的,但实际上我们自己是帮凶,我们想要表达自己就是“不够好”,我们可以不必优秀。我们可能让我们在乎的人失望!
许多时候我们对于父母给予的压力抱怨居多。却未曾想过,我们以父母之名,是在以这样的方式企图谅解自己即将到来的的放弃与不再努力。
可是,我们内心还是有另外一个声音,还是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鞭策自己去思考:“如何回到优秀状态?”
与其抱怨父母,惩罚自己,不如剖析自己的问题真正出在哪儿?真的是父母不唠叨,改变了沟通方式,就能让自己不焦虑,就能把事情都做好了吗?
还是说审视自己,改变自己,积极正向的思考改变的途径,用积极的行动和有效的状态成果让父母看到自己的改变,让他们闭嘴,让自己强大,让自己更有理性和说服力的发言。
父母是很多时候的确让人讨厌,的确会用世俗的评价标准审视我们,要求我们,但是,他们最期盼,想要的是看到我们健康快乐,幸福!
我们可以怎么做?
首当其冲的,要给自己减压,不要以父母的名义给自己压力,有知道许多的时候压力并不是他们给予你的,而是我们自己臆想出来的,这种想象出来的压力很可怕,掺杂着焦虑与不安,像是一个气球,越来越大,最后不堪重负。
其次,你要把这种所谓的压力无奈和烦闷,哪怕一点点的往实际的有用的正能量上思考,你要做一点改变,做一点让父母高兴,让自己喜欢的方向上努力。朝着自己喜欢的样子前进一步,过段时间回头看,问题其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
学习瓶颈期的焦虑情绪
1,我怎么这么差?我怎么能这么差?
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
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分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2.我怎么这么笨!
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
成绩一差,就要归罪,找出那个罪魁祸首,一定要揪出个人承担这个“罪”,还得要“知罪”。而这个“罪人”往往是自己,思考的方向又回到了自己的“罪”——还是自责自己还是不够努力,而不愿意正向思考让自己改变的技巧与方法,只是让消极情绪达到顶峰。
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这对学习有害无利。
3 完了!我浪费了所有的时间。
单调重复,强制自己做刻意练习,引发厌倦感,疲惫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学习过程变得毫无意义,不能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时,需警惕自己的精神进入到了疲劳期。
要知道,这是大脑的运行机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与其抱怨悔恨,不如想办法挖掘自身潜能和大脑运行规律,因势利导,找寻自身学习的最佳状态。
在我看来,低质量,低效率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解决之道即学习之道
一 、自在从容的力量
《学习之道》9岁起8届全美象棋冠军,21次太极拳王乔希.维茨金书中有提到,和对手下棋,他最喜欢制造麻烦让对手心理压力崩溃,到了世界冠军之争,技术已经不是赛点,而是看谁先在压力面前被击垮。
当他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思考怎么能让自己抓住这个微妙的机会致胜。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痛苦,让麻木的头脑开始把煎熬当成了闲庭漫步。钳制大脑思考的虎钳,它只在我的大脑里,我要做的,就是要训练自己如何控制压力,最终自如的应付不断积累的压力。”
“只有我比其他人承担压力痛苦的忍耐力强,我才能使对手心急如焚而自我崩溃。”
“在每个领域,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危机关头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从容,淡定自如。”
“在没有外部推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成为自己的监督者。用度过一生来思考,如果能发自内心深处,让从容成为习性,那么生活,艺术,学习都将会变得丰富多彩,惊喜与愉快相伴。”
“那些高人一筹的人都是能将创造潜力发挥到极致的人,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从容面对每天的学习过程的心理,就如同他们梦想着在危机时分能体验高潮瞬间的那种执着。”
“如果我们还想追求卓越,那么我们就必须使用适应自我激励和控制的生活方式,从容应对所发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样自如。”
二、释放压力(身心合一)
我该怎样随心所欲的在压力下聚精会神?在遭受攻击时淡定自若,克服干扰?当我感觉失控时,我该怎么办?
乔希在自己的早期备受瞩目的少年时代里,只把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花费在国际象棋的世界里,他只愿意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只允许自己坐在棋盘旁,一切想出去走走的念头都让他情绪浮躁,他总认为自己的胜利取决于他的意志力。
成人赛后,他发现他那使不完的精力和注意力不好使了,观众的私语,钟表的滴答声,远方的汽笛声都会让他的棋局无法继续。他让自己成为一个比赛狂人,用投入比赛来缓解压力,总于他在一场重大赛事上输了。
对手是世界特级大师斯克怀特曼,他走到乔希身边说:你太强烈的要求注意力了!总想着出奇招致胜,而“有趣”的那部分被挖空了。
之后,接二连三的失败,他开始思考和接受另一种表现训练,接受运动医学家的指导,寻找使身体和精神达到完美统一的方法。
他被制定了详尽的运动训练和饮食营养计划,这时候他才知道国际选手与顶级CEO和各界精英们都会在健身房里接受锻炼,测试肌肉量和健康级别。
在大脑接受挑战前,先向身体发出挑战,先学会控制自己的真体肌肉,他惊讶的发现,这竟然和高水平的象棋比赛在进攻心理上有许多相似点。
运动让肌肉体验到的表现,让他在思考棋局时充满灵感,让他在棋局中杀伐决断,不再“长时间的思考”依然不够准确。
刻意让大脑投入思考,反而迟疑不决,而专注于身体肌肉的感觉,却让心态平和,才思泉涌。
他很快尝到了到了甜头,更加痴迷与运动,渐入佳境,提高了心率,无论在运动时还是平静时,心率都相对平稳,情绪平和,在压力面前的恢复了大大提升。
身体的亢奋与精神上的冷静竟然是交至在一起的,从那以后,四五个小时的比赛硬仗之前,他都是走出比赛大厅,快跑50米或者跳楼梯,然后擦把脸,精神抖擞的投入比赛。
要成为一位细水长流,有长足发展的表现者,先让自己的身体充满活力,先喜欢自己的身体,感受它的健康,感受它带给你的惊喜。身体更忠诚于大脑,这时候的大脑才会找到“享受”“有趣”,重回巅峰!
三 、激发最佳状态
我们释放紧张情绪的最大障碍就是担心自己是否可以恢复到最佳状态。我们始终都在强迫自己进入“注意力集中”上,我们会被专注于的这件事没有好结果而与自己“不好”联系在一起,直到无法承受压力而彻底崩溃。
考试考场,赛事过程中紧张情绪就吞噬了我们。有经验的成熟的赛手,不是严阵以待,临阵磨枪,而是听歌,睡觉,充分休息。
什么时候能出于“最佳状态”?也许你是在一边洗澡一边唱歌的时候,也许是在逗猫逗狗的时候,也许是在投入的玩球健身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最佳状态”的存在而不自知,仅仅把它看成了“休息”。
这是多么珍贵的 “最佳状态”的体验啊!音乐,冥想,伸展,饮食,都可能是你体验最佳状态的时刻,都可能是让你进入最佳状态的前奏。
刻意练习,让自己的进入最佳状态,体会制定出属于自己的修炼步骤。
比如:1,吃10分钟固定低脂零食。
2, 10分钟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放空大脑冥想。
3,10分钟伸展运动。
4,听10分钟喜欢的歌手歌曲。
5,健身运动。
这样坚持一个月,就开始发现身体的改变,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在固定修炼与它之后发生的活动之间建立了一种心理联系。
四 、化情绪为力量
愤怒,恐惧,兴奋,失望,希望,兴奋。情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被情绪驾驭时,事情会变得更糟糕。情绪只会让我们无法清晰思考,做出日后后悔的决定。
我们能做的,先承认它的存在,清楚它存在的危害,试着将它的攻击性转化成防御,学习自控,让自己保持冷静。
控制情绪,先与自己和解,知道情绪背后的隐喻是: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太多的事情和人挑起事端让我们生气,想让我们失控失败,我们怎么能让自己的情绪随便被他们操控。
这是心理战,不是否认和压制情绪,而是思考将它的摧毁破坏性如何转化成激励和力量。
学习如何利用情绪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而不仅仅是发泄。情绪来自压力,压力多来自对于失败的恐惧,恐惧会让我们产生警觉,愤怒将让我们更加专注。
先学会输,才有机会赢。学习过程总有挫折,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让自己疗伤充电,重新出发的方式。自省引发最佳状态的因素。每次疗愈之后,或者从一场战败中走出来时,都要让自己比之前更好。
学习是一场心智马拉松,障碍并不是障碍,而是有待克服的挑战,是将弱点转化为优势的自我激励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