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个月,微信订阅号功能迎来了一次重大改版。
官方的说法是:
为了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与效率,鼓励订阅号内容的优化和创作,改版后的订阅号列表优化了视频、语音等富媒体的消息展示,图文、视频与多条的信息以时间顺序直接排列;列表中展示的内容仍旧是用户所关注订阅号的群发消息。
微信在移动互联网的地位就像灭霸,一个响指都会决定众多人的生死。这一更新放出来后,众多小编表示要跟球迷和股民抢天台。
这次更新引起了大家对于微信布局信息流业务的讨论。虽然腾讯已有天天快报、企鹅号等产品,但是与头条、百度比,差距却很大。
看了一下百度的财报:
2017年6月第二季度时,手机百度信息流的日活用户达到了1亿
信息流业务以第三季度业绩为基准的年化收入超过10亿美元
在信息流方面,百度还是老大啊。
什么是信息流?
信息流,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只要用户打开App,就像打开了水龙头,信息就会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送达到用户。信息流产品诞生较早,比如Web互联网时代的门户网站,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产品形态都有较大的差异。
百度高级产品运营师白旭在第三届BMP百度产品专家行业沙龙的分享中有以下分析:无线端的品目变小了,有更多信息承载的通道能够承载信息的入口,使信息一条一条的展现,当用户刷屏的时候,这些信息逐步滚动呈现,像油墨一样,所以这种排列呈现的方式就是信息流。
信息流不能狭义的理解为文本信息,它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信息流依赖于内容的持续、稳定输出。
Web互联网时代的各种门户可以说是早期的信息流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今日头条引爆了信息流的模式后,各大巨头纷纷跟进,百度有百家号、腾讯有企鹅号,京东在App的中间位置增加了京东快报,甚至是其他工具类App,如墨迹天气、暴风影音,也纷纷增加了信息流功能。
信息流怎么兴起的?
同期兴起的知识付费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而信息流的兴起则是技术演变的结果,技术的突破推动产品的创新。信息流的核心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结合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以今日头条为代表。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PUGC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的内容,并产生了一大批专业的内容生产者,成为信息流的内容基础。
为什么信息流会这么火爆?
《经济学人》在其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头条的1.2亿用户平均每天使用头条app74分钟——超过了包括Facebook和微信在内(微信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间为66分钟)的大多数国内外大型社交平台。”头条旗下的抖音的这一数据更是高达76分钟。
信息流让人上瘾,可能是多巴胺的锅。《科技日报》在2014年有一篇文章《爱上瘾,都是多巴胺惹的祸?》就分析了互联网成瘾的问题,除此之外,物资、书籍和信息,在人类进化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中都是非常短缺的。所以即使暂时用不到,一旦得到就先收集起来,一般来说都会是明智的决定。被多巴胺激励的行为会在将来得到奖励,人体对此坚定地信奉并根据情况全力执行。这就是多巴胺的作用——对奖励的承诺,所以多巴胺也被称为人体的奖励中心。不过,多巴胺的能力还远不止于此。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说,刷抖音刷的停不下来,我虽然不刷抖音,但是刷新闻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可以称之为“信息强迫症”:总想刷出新的信息,如果发现没有更新,会感觉到焦虑、烦躁、失落。
另外一方面,技术比我们更懂我们。大数据技术让互联网公司对我们的喜好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通过个性化推送,可以投我们所好,更让我们欲罢不能。
信息流对出版行业有什么影响?
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内容产业,并在不断颠覆传统的模式。从信息流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与内容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是技术主导了内容。
(1)内容生产的去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流产品中,内容生产的主体已经不是传统的书、报、刊企业,而是个人作者或小型内容创业公司。
(2)内容的碎片化,信息流的内容以单篇文章、图片或视频为主,尤其是短视频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书这种重内容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显得过于严肃。
(3)投送的大数据化,内容的投送不再依赖固定的渠道,而通过大数据进行用户的匹配。
最后引用百度2017年财报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If our contentecosystem fails to continually offer quality content in a cost effectivemanner, we may experience declines in user traffic and user engagement, ourbusiness and results of operations may be harmed.
流量,一切为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