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校互动的时候,老师希望家长能更细致的重视孩子的学习,家长也希望老师能平等的关注孩子的成长。虽然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往往不能如意。
很多时候,家校交流都会陷入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家长完全站在老师一方,无条件的支持老师,责备或要求孩子。因为家长觉得只有站在老师的立场说话,让孩子顺从老师的想法,才能赢得老师好感,才能让老师对自家孩子更好更宽容。
第二种,家长完全站在孩子的一方,很想改变老师的看法或做法,很担心老师的忽视或催促会影响孩子。所以,孩子一旦向家长反馈困难,家长就很想让老师迎合孩子。常常不由自主就走上了给老师委婉的提建议、提要求、谈想法的方面;想让老师改变现有的模式,对孩子更有利一点。
二
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是利弊明显。第一种家校互动模式中孩子会感到特别压抑,憋屈;老师的家长的情绪都让孩子承接了。父母与老师强强联手,对孩子来说就像一座无法推移的大山。所以,老师跟家长交流几次后,发现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来了。第二种方法,家长的情绪转移到老师身上,老师会充满压力,有挫败感,或根本就接不住,不接家长的茬。所以,家长和老师的互动沟通是个技术活。
下面我们来看看KK妈的一个案例。
KK妈看到孩子最近在努力的进步,同时孩子很在意老师的关注,KK妈就很想和老师有新的联系。KK妈是发了心思的,她知道家校沟通的时间节点很重要。有一天,孩子很开心,因为老师如愿以偿的表扬她了。KK妈也很开心,就以此为契机向老师发微信表示感谢:
三
她们的第一轮对话如下:
“X老师,您好!
昨天晚上KK同学很高兴地告诉我,说她终于得到您的表扬了,表扬说她写字有进步,同时也还需要改进写得更好!kk一直都很喜欢您,很在意您的看法。她在家里也时常跟我提起,很羡慕别的孩子能得到老师您的肯定,比如说卡片、各种作业得到优的评价,她也很想得到。
kk还会举例告诉我说,老师您对她要求是很严格的,说明很关心她,给她的作业做各种批改。有时候还会跟我说,今天跟老师说话的时候,老师脸上没有表情,看起来有点不开心,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还是说感觉累了等等……
对于老师的教学方法、锻炼孩子的能力等各种方面,我是非常非常的欣赏和感谢的,我很庆幸kk遇到了您这么好的老师!我就鼓励她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去想办法改进一下,再努力一点,做更好一点,用自己的努力去取得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自己!总而言之就是非常非常感谢老师您的教导,激发出她努力向上的愿望!谢谢您!”
老师回复如下:
“kk妈妈,不好意思,今天事情很多没有及时地回复您的信息,几次回复中途都被事情打断,实在抱歉。很高兴kk能够如此在意老师的评价,并能从我的鼓励中汲取力量去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欣慰kk的心思如此细腻,善于捕捉老师的一言一行。
非常感谢kk和妈妈的关心,只是一般情况下,我极少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自认为对学生还算是比较有温度的,如果哪次我和孩子聊天时我是面无表情的,那就肯定是我和孩子在说一些严肃的事情,也肯定是孩子在某些地方违反了我们之间的约定,我无法看到自己当时的样子,但可以想象肯定没有眉开眼笑时让人喜爱。
另外,如果kk格外在意老师的肯定,那就要更加努力咯,自律多一些,依赖少一些,学会从自身查找原因,一定成长更快。祝周末愉快!”
四
KK妈与老师进行了第二轮对话:
kk妈:“非常感谢您的回复!我知道您都是非常忙碌的,都是特别的忙,您没有时间回我的信息,我是相当能够理解的。你对待工作的认真以及负责任我都看在眼里,您工作的辛苦程度,我也是真心心疼。您对待孩子们张弛有度,严柔并济,我都非常非常的认同,上面您信息中说的那些点,我也非常的认同!我将努力去更好的引导kk改进她身上的问题点。希望kk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
我今天发信息给你是因为kk回来特别高兴的跟我说了您给她的鼓励。我很想跟你表达一下kk的这份激动和喜悦,没有别的意思。
其实我都知道她身上有很多的缺点需要去改进,老师您都能够包容她,能够耐心的去给她时间空间,让她去成长,像一股春风一样温暖着kk的心灵,作为妈妈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说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我的孩子有您的教导,我感到很幸运很安心!谢谢!”
老师:“感谢kk妈妈的信任和支持,我和您一样都是一位母亲,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珍视,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我敬畏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孩子在我的眼里都很重要,kk妈妈放心。”
KK妈:“嗯嗯,谢谢您!”
五
可以说,这两位都是有很不错的表达。KK妈的信息从时间节点、前期肯定、结尾的感谢都表达了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认同。文中的老师显然非常有责任心,她对家长的信息很重视,对孩子的感受很用心,用词也非常中肯。看得出来家长和老师都很用心。平时的家校沟通能到这个程度是很不容易,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但是作为学习过PET的人就明白,家长发给老师的信息中,第一段文字“终于得到表扬”中的“终于”两字是带有评判的,去掉更好。
家长的第二段“老师脸上没有表情”那段虽然很委婉,但明显带有期望和要求。正是因为这种“期望或要求”,对老师是有刺疼的。老师在同理家长的同时,也捕捉到家长对的“面无表情”的不满,并进行解释,也表达了部分的不接纳。显然,家长想要的不是解释,同时捕捉到了不接纳,于是赶紧再解释。信息最后就简短截止。
都说解释、说教、指导是绊脚石,它会加深对抗不满等情绪。短信开头的肯定性我信息都做得很好,如果把解释改成表达感受和影响可能效果更好。
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特此记录。谢谢KK妈带给我的感悟。
言米【Yanmi08】
❤️走过路过,留个欢喜❤️
【请点亮❤️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