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与母亲的关系应该是有不同阶段的,我和帆帆、仔仔的相处方式,足可以印证这一点。
2岁7个月的仔仔,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妈妈在哪儿呢?我想跟妈妈一起睡。”好像3岁以前的都只能算小孩,没有明显的小男孩的属性。他与母亲是最纯粹、最深层的依恋。
随着小男孩逐渐长大,他的对抗性、攻击性、力量感、立于全局的统筹思维能力都迫切的需要得到发展,这时候如果母亲不能做为一个陪伴者、带领者,带他玩有力量性、需要统筹决策的游戏,而只是以女性相处那种方式陪伴、交流,那很可能情况会有点糟糕。
这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体会,我用依恋、粘人的方式陪帆帆,他反而要炸了。他最需要的游戏是下军棋、打乒乓,爸爸在陪他玩这些的时候,爸爸在他眼里是全能的神,他有了如何成为一个男人的最佳模板。
我以前总想搞清楚的问题是:应该如何与8岁的小男孩相处?现在看来,答案应该就是:不要相处,让他和男人在一起。
现在的社会对男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点难,特别是6-15岁的男孩子,因为他在学校的老师几乎都是女性。女性对女性有天然的认同,因为她们有一致的思维模式。而男孩子在女老师眼里有时候是不被认可的,他们因激素影响更为旺盛的精力,更为好动的行为,他们大脑模式决定天生比女孩子的语言能力弱。在同龄的女孩子面前,男生就是原始社会的大猩猩,不知所云,上蹿下跳。
同样,我的儿子也非常被学校生活所困扰,所有老师都是女生,连体育老师都是女的,从一年级开始,他就听到了老师的论断:男生总是不如女生的。
最近帆帆依然表达,不想在学校做个乖孩子,就要故意表现差。我没有过多的说教,你应该怎样,而是顺着他的话跟他分析,怎样才能做个差的学生,做一个要让校长都亲自接见的差生。最后他得出结论,要把每一题算出正确答案,然后故意选错的答案。
国庆在家,我和先生夜谈讨论帆帆的教养问题,我们最终都认为,孩子的饮食、情志等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学习的事情不逼不摧不鸡,但吃饭挑食、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一定要纠正。今天开始,每餐饭我们都另外拿一个盘子,把每样菜都夹一定量。如果没有定量要求,他会吃白米饭和一两样喜欢的菜塞饱,其他的菜一概不碰。另外我们还会给他计算一天摄入食物种类,以25种为目标,最重要的是增加饮食的丰富度。
今天帆帆尝试了酱黄瓜、咸鸭蛋、甘蔗、鸡汤、洋葱、黄鳝、凉拌黄瓜、梨子、栗子、螃蟹等食物,哈哈,这些都是初次尝试,可想而知,他平时有多挑食,说不吃的食物那是一点都不会碰的。
哎,路漫漫修远兮,孩子真让人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