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善于攀爬,花色繁多,绚烂艳丽。每当凌晨4点左右,公鸡啼鸣的时候,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枝头,开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晨曦中人们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饱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的鲜花,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真可谓“墙腰篱角碧茸茸,小草闲庭点缀工”,“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
牵牛花不仅代表着爱情:若是你拥有完美的爱情,请珍惜你的青春美丽,好好的享受这份爱,你的幸福生活就会充满欢乐。牵牛花的意义更在于她的顽强,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求生的欲望,才是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相传古时河南金牛山有一对挛生姐妹,她们在刨地时刨出一个白光闪闪的银喇叭。神仙告诉她们说:“金牛山里有一百头金牛,这个喇叭就是开金牛山的钥匙。打开山门以后,你们进去抱回一头金牛,可吃喝一辈子了。但有一条,不能用嘴吹,一吹,金牛就会变成活牛跑出来。
姐妹俩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把金牛变成活牛,分给穷苦的乡亲们。于是,姐妹俩把这件事告诉了乡亲们,并打开了山门。进去一看,果然有一百多头金牛。二姐妹拿起喇叭就吹,随着喇叭的声响,金牛变成了活牛,顺着山洞向外冲,到最后一头牛的时候,却被卡在山洞口。姐妹俩怕金牛卡在山洞里,又跑了回去,用力把牛推了出来。她俩刚准备出门,可山门已经闭合,姐妹俩被太阳一照,变成了一朵喇叭花。人们为纪念这两姐妹,就把这朵喇叭花称为牵牛花。
相传,一农夫孩子得大腹病,村中大夫给一散剂服之痊愈。家人便让孩子牵头小牛相送以表谢意。大夫坚持不要,说:“这药是从田边采的,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既然孩子牵着牛来的,这药就叫牵牛子吧。”陶弘景说:“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中很多人得一种怪病。腹胀难忍,四肢肿胀、大便干燥并有虫子。很多医生都治不好这种怪病,人们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个与牛相依为命的牧童,非常聪明。一日,牛突然开口对他说话:“远方有一座大山,山中长着许多像喇叭的小花,我带着你找到它的种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听后,带着干粮,牵着牛去寻找远方的大山。历尽千辛万苦,牧童终于找到了像喇叭的小花,并带着花的种子牵着牛顺利回到家乡。得病的村民吃了花的种子,都神奇的治好了病,恢复了健康。大家为了记念牧童,把这种花的种子叫“牵牛子”并把它种到地下,为更多的百姓治病。
《本草图经》云:“牵牛子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二三丈,其叶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毬,每毬内有子四五枚,如荞麦大,有三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之”。
《本草纲目》记载,李时珍善用牵牛。有一宗室妇人,年近六十岁,长年患有大便秘结,一般十多天便一次,其难甚于生产,痛苦十分。曾用养血润燥通便的药物,感胸膈满闷不适;用芒硝、大黄等泻下通便,亦无效。此情三十余年。李时珍检查病人较肥胖、细皮嫩肉、心情忧郁,泛吐酸水,常患热病,李认为,此三焦之气雍滞,有升无降,津液化为痰饮,不能下润肠腑,非燥比也。硝、黄又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服牵牛子末皂荚膏丸,即便通利,一次胀消。牵牛走气分,通三焦,气顺痰消,上下通快。
明代吴宽《赞牵牛》诗曰:
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
薰风篱落间,蔓声甚绸缪。
谁琢紫玉簪,叶密花仍稠。
日高即犁敛,岂是朝君俦。
阴气得独盛,下剂斯见收。
便须作花庵,谁与迂叟谋?
教育家叶圣陶家庭院中栽种十多盆牵牛花,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借此鼓励人们要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北京宽敞居处栽数十株牵牛花,或蔓藤攀于篱间,援绳爬上屋檐。他每天微明起床站在花架前观花练功习艺。由于管理好,其花大如碗口,素静清雅。齐白石为之赠画,题为“百本牵牛如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被艺术界传为佳话。
宋代文同《牵牛花》诗云:
柔条长百尺,秀萼色千叶。
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
宋代杨万里有诗曰:
素罗笠顶碧罗檐,晓卸篮裳着苗衫。
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云。
宋代贺铸赋诗云:
野蔓牵牛过短墙,麦收时节并蚕忙。
迎门父老延行客,井汲清甘树阴凉。
宋代苏辙诗云:
嗟尔脆弱草,岂能凌晨霜。
宋代范稹之诗云:
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着处芳。
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
朝开午休善避阳,玉簪喇叭勤变妆。
脆弱擅缠藤蔓幕,蕾卷阳伞茎反向。
利水消肿逐峻泻,脾胃弱虚应提防。
近代验方实增多,熟制牵牛药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