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拖延症,开门见山,因为怕前面铺垫太多,各位同学又忍不住拖延,刷微博去了。
可能你要问了,小名你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方案能解决我的拖延症?我的拖延症可是根深蒂固的,按书上的说法是有很多心理成因,比如完美主义等等。你真能用一个锄头掀起一个大树?
小名我还是先把方案摆出来,好不好用就由各位看官评判了。
(温馨提示:文章最后有流程图,辅助大家理解)
很简单,假设你打开微博准备开刷,正好小名每周的文章通过微信推送过来了,这时你意识到你很可能将要继续刷微博,而把小名的文章拖延看。可你又内心纠结,虽说刷微博看冷笑话很放松,但也忍不住想念起小名的好——小名也七老八十的人了,还挖空心思写文章想帮助更多的人成长。
小名的方案
小名就在这里跳出来亮出一个方案,只涉及2个动词,2句话:
1)你应该最先对 刷微博这件事单独【审判】,而不是先对刷微博与看文章这两件事同时进行【比较】
2)而且【审判】的炮火应该集中在你正在做或准备做的刷微博这件事,而不是你没做的那件事比如看文章
可是,为什么要审判而不是比较呢,小名你的逻辑何在?
小名忙解释:你刚才不是纠结了吗?当你纠结的时候,你下意识会在脑中迅速把两件事做一下比较,列一下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比如,刷微博的优点是很轻松,看文章的优点是能成长。
严格说,你真要花时间列一张表,看文章的优点不会少于刷微博的优点。可是,为什么往往就是【看文章】这样的对于我们来说长期更有价值的事情,就很无辜地被拖延了呢?
也许,你会说:小名,人嘛都是肤浅的,都是注重短期享受的。
得出方案的依据
小名很认可。问题是,这样的解释帮不了我们什么,该拖延的还是拖延了。所以,小名这里要把哲学上的一句话介绍给大家,只有6个字,却是千斤的分量:真伪是不对称的。
听小名给大家慢慢解释,以诺贝尔物理奖为例,诺奖有个规定:所有得奖的成果都得经得起反复的实验。也就是说,一次实验不成功就足以推翻前面所有【证明你的理论是真】的实验。前面再多少次成功都没有用。
我们再回头看看,你没做的那件事比如看文章,你可以随便找出一个理由来否定它。这个理由可以是:我今天好累,要不就明天再做吧?也可以是:这东西好无聊,太挑衅我的智商了,不高兴做了。
真伪是如此地不对称!!
所以,小名前面方案里的第二句话,让你把【审判】的炮火集中到刷微博这件事,你同样可以随便找出一个理由来否定它。之后很自然,你就会去看小名的文章,像这样重要的事也就不会被拖延了。
如果你非要较真说:小名我否定了刷微博,可我又脑子里冒出另一件事比如刷豆瓣。小名只能说,没问题,继续用同样的方案,把炮火集中到刷豆瓣这件事上。最坏的情况是,你短时间内找不出理由来否定,那就认命吧。
总结
最后要忏悔一下,其实小名接触时间管理这么久,也还是会犯拖延症。但是,我心里很有底气,因为我知道只要用这里的方案,简化到【审判】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拖延,我不需要去纠结或者自责。如果【审判】的结果是发现刷微博无罪,那我就放心地刷微博。
附:解决拖延症的审判流程图
微评论
@Oceannagirl:对于拖延症,你的办法也好,之前我看过的结构拖延法也好,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脑子清醒,但我觉得很多拖延是发生在脑子不清醒的状态下
@赵小呆:拖延症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于部分人没有办法检视当下
@德克斯特:拖延是常态,战拖也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