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荐一部英国魔术师达伦布朗(其实也是位著名的心理学研究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Pushed to the Edge》。
这是一期关于“社会责任、服从权威”的节目。达伦布朗设计了一个大胆的实验,探究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是否会在强大权威环境的影响、建议、教唆之下,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完成一起谋杀案。没错,就是像你我这样普通且神志完全清醒的人,在数小时内成为一位罪犯。容我对真人秀节目做一下简介:
首先,挑选合适的研究对象。
达伦布朗在电视和网上大发广告,号称要为一个" 推手 " 慈善项目招募嘉宾,各种明星人士为这个公益项目站台,就是让大家相信这个项目是真实存在的。这是达伦节目的常规流程,没有人怀疑。
24 名最终入围者前来面试——面试是假的,实验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
面试室里已经坐好了三名演员,达伦事先交代,自己在幕布后按铃,三个人随着铃声站起、坐下。
随后,24 位被实验者挨个被带进面试室,摄制组并没有告诉他们铃声的事情。
但结果可想而知——
在三位演员的 " 带领 " 下,完全懵逼的实验者们,也都开始跟着铃声站起、坐下。
甚至在三个演员离开后,这些小白鼠们还在莫名其妙地重复这套动作。
当然有人迟疑了一下才跟着做,也有人毫不迟疑地盲从。
达伦表面上对所有人说:很遗憾,你们都落选了。
实际上,他早已锁定其中四位屈从性最好的人员,开始 " 挖坑 "。
几个星期后,经过精心编排、多达 70 名专业演员参演的大坑,来了。
一号“小白鼠”克里斯,29 岁的单身汉。
热爱工作,还有挺多朋友,怎么看都不像会杀人。
但克里斯是那场 " 面试 " 里,屈从性最好的人之一。
扮演 " 推手 " 慈善项目总监的演员汤姆,找到克里斯,想跟他们公司合作开发一个 app,在线筹集善款。
双方业务洽谈很流畅,这时汤姆提出,让克里斯来参加他们的募集晚宴,以深入了解这个项目。
克里斯答应了,当天,他如约赴宴。
此时距离他杀人,只剩 72 分钟。
晚宴前,汤姆跟克里斯闲谈,这时汤姆的助手推门进来说餐厅出了点差错,素食没法送到了,怎么办?
汤姆一拍脑门:有办法啊,假装那些香肠卷是素的,然后插上素食标志就好了,克里斯,你来帮我搞。
照做,就是欺骗素食者,但汤姆可是大客户啊 ……
克里斯很快照做了。
此时距离他杀人,还有 60 分钟。
接着,汤姆提醒克里斯,今晚最重要的人物是伯尼,他今晚将要捐献 500 万英镑,无论如何不能怠慢他。
这是为营造克里斯 " 下位者 " 心理做的铺垫。
同样的铺垫还有:克里斯没被通知晚宴要穿礼服,在全场的华丽礼服中,只有他穿着休闲衬衣,跟个穷酸鬼一样尴尬。
很快,这些铺垫开始起作用。
克里斯开始自发给伯尼端茶倒水、拎包跑腿——他早就忘了,他跟汤姆是平等的商业合作关系,而不是他雇来的佣人。
圈套一环扣一环,克里斯一步步走进深渊,毫无察觉。
当晚宴出现一具尸体,汤姆叫克里斯一起掩盖;
当尸体出现在大庭广众,都不需要汤姆发号施令,克里斯已经开始主动扯谎。
一个谎言开始发酵,就需要无数个谎言去圆。
从犯,变成了同谋。
当压力越来越大,谎言像滚雪球一般无法弥补,杀人,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在看这个真人秀之前,我是如论如何不敢相信居然会有这样诡异的事情发生,等到最后有两点非常特别的体悟。
1.敬畏人性
2.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
想法、思维和头脑,它们都在自己的脑袋里,而且容易被听到,所以我们很容易觉得这是“我”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向思维认同”,也就是把思维认同为“我”。
但真相并非如此,你以为的“我”的想法,实际上常常是别人的声音。很多人也认同这个观点。比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中说过一句话: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遇到一件事情,想想这三个问题:
1.这件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
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
3.这里面的证据是否真实,是否有可靠的数据/学术支撑?
如果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
1.不要轻易妄下结论;
2.不要轻易急于站队;
3.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4.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评论左右;
发动头脑的马达,转动自己的世界,不要活在他人的想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