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在《亲士》一篇中,写到“太盛难守”。意思就是太兴盛了就难以保全自己,再进一步说就是,聪(tai)明(zhuang)反(bi))被(zao)聪(lei)明(pi)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墨子为了生动丰满的讲道理,讲了几个故事。
今有五锥,此其铦(xian),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
墨子说,现在有五个锥子,其中有一支是最尖锐的,那么这支一定最先被折断。有五把刀,其中一把磨得最锋利,那么这把刀必定最先被损坏。很有道理对吧,我们再接着看:
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所以,最清甜的井水总是最先干枯,因为喝的人多啊。美好的乔木总是最先被砍伐,因为可以用来建造宫殿啊。灵验的龟总是被灼烧用来占卜,因为可以算命啊。最神异的蛇总是最先被暴晒在干旱的天气之下,因为要用来求雨啊。

综上所述,我觉得悟出了一个道理,怪不得加班最勤快的人总是最先猝死,说到这里,我感觉应该可以下班了。
比干之殪(yi),其抗也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从二十岁开始就辅佐商纣王他爹,后来又受命托孤辅佐商纣王。因为屡次直言进谏,后面被纣王杀死,当然《封神榜》有很多的演义是被纣王剖心致死。所以比干正是死于他的刚强不屈。

比干像
孟贲之杀,其勇也
孟贲这个人就比较有意思了,是秦武王手下的大力士,力大如牛,尤为勇猛,当时跟着秦武王去洛阳参加战国时期第一届举重国际比赛,因为洛阳有九个神鼎,秦武王也是仗着自己力气大,跟孟贲比试谁能把鼎举起来。

结果头号玩家秦武王因为举鼎双脚断裂,失血过多而死,孟贲也因为此获罪被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远离举鼎,珍爱生命。
吴起之裂,其事也
吴起这个人就更厉害了,是战国时代的名将,在魏国训练魏武卒五万,就把秦国河西地区收入囊中,逼得秦国不敢出函谷关,后来去了楚国又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帮助楚国夺取百越,扩大了版图。真是去到哪里火到哪里,后来因为变法得罪了楚国的旧贵族,被联合起来射杀而死,最后车裂尸身。

吴起平生大小七十二战,胜六十四,平十二,未尝一败。著有《吴子兵法》,也算是常胜将军了,但是吴起的死,正式因为其显赫的功业。
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所以,这些人,很少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果然之处而死,太兴盛了就难以保全自己。所以有时候你可能非常聪明,也很有能力,但是却得不到重用,或许就是因为自己太聪明了,太能干了。
所以墨友们注意啦,今天讲的这些对于大家混迹职场至关重要:
不要觉得自己很聪明,可能最先挂的就是你,要时刻保持谦虚。
提建议的时候,先要了解老板是不是那个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人。
不要和老板比试谁比较聪明,输了吃亏的是自己,赢了吃亏的还是自己。
如果自己做出了很大的功绩,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一定要说是团队的功劳,不能功高盖主。
—END—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墨门书院
公元前4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他跟随儒家学习,后因不满儒家尊亲亲,厚葬奢靡,礼乐繁杂,后来离开儒家创立了墨家,他就是墨子,被后世称为“科圣”的伟人。我们喜欢他是因为他具有独立的思考,对待学术和思想,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可以质疑,可以另立学派,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学派的思想主张。无疑是这样的精神和思想,使得墨家成为那个时代最璀璨的学派之一,也创造了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2000多年后的一天,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陈寅恪在其悼文中写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王国维的死,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再次得以成为文人侠士之信仰。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今天,浮躁的社会和人心,让我们追名逐利,忘记了自己最初的信念。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能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自己毕生之追求的人了。没有人再去关心一种文化之来源,一种学说之正确,一种精神之独立,一种思想之自由。我们不再去质疑,而是选择了去顺从。但是,墨门书院的创立,正是要用墨家的思想,去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为墨家之传承,为独立自由之意志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