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书成为朋友圈的爆款。你一定听过的《百年孤独》、《活着》、《白夜行》、《人类简史》……
爆款书一般都不会很差,豆瓣评分也很高。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这些书籍也有可能是你不喜欢或者你不需要的。
通过检视阅读你就可以确定这本书值不值得你多花时间去读,让你避开那些“网红书”。
检视阅读分为两种。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但是对一个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最好是将两者区别为不同的步骤与活动。第一步骤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有系统的略读一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以《洋葱阅读法》这本书为例:
首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标题和序。很明显,看完你会发现这本书是有关读书方法的。这是一本国民基础阅读法书籍,不仅教你阅读方法,并且教会你如何使用工具,构建自己的阅读管理体系。
其次,看目录,了解书籍的总体框架。每一章都教你一个阅读方法,有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等等。每章都给出相关的概念以及案例。
然后,看看书的腰封和作者的简介。作者彭小六是个青年作家。这本书是游戏化的阅读场景,包含12个阅读工具,教你39个阅读方法。
接着从目录中挑选几个和主题相关的章节看看,特别关注本章的摘要总结部分。
最后,把书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上几页,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完成这一步骤,你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过这本书了。花了最多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你对这本书已经了解了很多。
第二步,粗浅的阅读。
粗浅的阅读的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
学生时代的我们被教导说遇到生字就去查字典,遇到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相关的资料。但阅读时这样做只会妨碍我们阅读,而并非帮助。
例如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但学生被逼着要一幕一幕地念、一个生字接着一个生字的查。这种快乐就被破坏了,结果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等他们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了。换句话说,他们从未真正地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
倒不如鼓励他们一次性读完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仔细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有了相当的了解,也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
检视阅读的两种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而许多人在最初学会阅读的时候都会使用“半出声”的方式来阅读。会有“逗留“和”倒退“的现象。
我自己在阅读的时候总会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也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作者提出一个方法,可以训练我们的眼睛,提高阅读速度。
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些。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检视阅读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糟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学会了检视阅读,你就可以快速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确定一本书值不值得你阅读。在一定的时间里,抓住一本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