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邻居家的猫
每一刻的孤独和不安全感,都是青春给你的礼物。 但是你孤独了,别怪青春。
——邻居家的猫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愿意提及青春这个词,因为一提起这个词,我就想到那些无病呻吟的青春伤痛小说和毒鸡汤里对如何挥霍年少时光的详细解说。
直到自己挥霍了好久,久到以为自己的青春快要消失的时候,我才明白,青春的尽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和长久思念的爱人,青春就是现在。这个我以为矫情的不愿提及的名词,已经在我的年华中走过了一大半。
成长,青春,这些烂大街的我以为毫无意义的话竟然曾经拯救过我,一个废物一样的挂科生。
我高中的时候,在日记里写过无数的抨击有关奋斗和青春无悔这类说法的话,可能是受当时的青春文学的影响,我以为的青春就是叛逆,是五颜六色的挥霍,但是辛亏怂包一样的我没有做过那些傻呵呵的事。
矛盾终于在我大一时候爆发,我过上了我所理解的青春,挥霍,鬼混和无所事事,每天捏着兜里的几十块钱花式浪,这一切换来的各种花式挂科和颓废。
浪过之后,我开始空虚和无助,我告诉自己,青春嘛,孤独一点正常。
那段时间,每一次离开自己呆了好久的地方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恐慌。我强迫自己对那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熟视无睹,但总是以失败告终。
我和自己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我躲开身边的人,一个人出去漫无目的地转悠,在车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发呆,看着穿着荧光色工作服的大爷拖着破旧的簸箕慢悠悠地扫匆忙路人丢下的烟蒂,看着母亲帮快要离开的女儿拉着行李,叮嘱,唠叨着,看着每个行色匆匆的旅人归来的欣喜和离去的不舍,大家都那么忙碌,没人会注意到喇叭里的机械的声音在敦促着某些人的离开。
我强迫自己习惯身边人的渐渐疏远,但总是徒劳无功,这种感觉就好像等地铁等来的是对面的列车。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当时的无助是怎么产生的,或许是一次又一次想要努力却没有行动之后,或许是对自己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
孤独和不安全感占据了我的内心,我越来越不认可自己,越来越颓废。我企图找到一个可以述说的这种感觉的人,大家都好忙,哪有时间陪我一起颓废。我甚至企图把这种感觉变成语言暴力,在评论区口无遮拦地大骂以博得别人的关注,但是没有人回复我。
我的大学生活过的像一条狗一样,自己还觉得理所应当,我努力把自己活成特别烂的样子,告诉自己这就是青春。
后来我在杂志上里看见了这句话。
“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难者一样,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你所经历的在别人眼里只是故事,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要努力强大起来,然后独当一面。”
对啊,为什么要把自己过得非常不堪还要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
于是我又改变,去学着理解那些高中时候不屑的恶俗的成长故事,用现在把曾经填满,费了好长时间才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现在才想明白,当时的自己就是颓废而已,无关乎青春里的孤独。遇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的不堪负重的样子,借着青春的名义肆意浪费青春,这就是自己当时的所谓的孤独的来源了吧。
我在回家的地铁里敲下了这些文字,这些很像当年看了又看的伤痛文学的文字,试着用一个成熟的语气来重提青春,想告诉可能读到这篇文章的废柴,你现在生活过得像屎一样,你该。
没有人会把青春整天挂在嘴边,却总有人留下遗憾以后感叹——大概就是青春吧。
别这样,青春好无辜的好吧,你的青春因为自身原因过得充满沼气,别怪青春。
格小林green
微信公众号 开往小镇酒馆的末班车
ID Mrgreen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