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的流传里,世俗的故事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为爱私奔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毕竟在伪造的故事中,他们一见倾心,以琴声为媒,而后舍弃荣华,奔于远方。这是我们平常人一生所没有的。
然而在历史长河里悠远流传的许多故事,经过人们口口相传,代代更迭。原来的故事失了其主旨,而是改头换面,成了普罗大众所“期待”的样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也是如此。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羡慕名士蔺相如的为人,改名为司马相如。据王立群先生讲,此人文采奕奕,是汉赋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成语“子虚乌有”便是出于其的代表作《子虚赋》。除了文采风流,其人相貌也是英俊异常。自古外貌与文采,都是泡妞的利器,而外貌与文采兼而有之,自然泡妞无往而不利了。
而他和卓文君的故事是这样的。起初相如是个富二代,花钱买了个官做,在景帝边做个郎。后来景帝的弟弟梁王来朝见景帝,他的手下和相如聊的比较high,于是相如又跑去跟了梁王。可没过几天,梁王一不小心薨了(死了),于是乎绕了一大圈的司马相如又回到了他老家成都。
此时的司马相如家道已经中落,而且落的一塌糊涂,用史书上讲就是“家居徒,四壁立”(没错,家徒四壁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古人言,人穷得思变呀。我们的司马相如这一变,把目光放到了他的朋友,临邛县的县令王吉身上。
于是乎,他投奔了我们的县令大人。可奇怪的是,无钱无权的司马相如住在县令安排的高档宾馆里。按理说他该对县令大人铭感五内才对。然而并没有,县令大人反而每天像个孙子般前去拜见司马相如,而我们的相如则大爷我很忙,恕不能接待。有道是灭门的知县,你吃人家用人家的,人家闲的没事,还天天来看望你,你结果来了句,“恕不能接待”。嗯,此事必有蹊跷。
此事必有蹊跷,有此想法的还有我们王吉县令辖下的炼铁民营企业家,全国首富卓王孙。于是乎,卓王孙设了个宴... ...
卓王孙,姓卓名王字孙。(我瞎说的),卓文君正好是卓王孙的女儿。(这是真的)
在宴会上一应陪客到齐之后,卓王孙,卓总,拜托县令去请主客。我们的才子司马相如君就这样“勉为其难”的参加了宴会。而且相如君一出场,宴会在座的各位人等全都愣了。为什么呢?太帅了,这才子太帅了。用十几年前的话说,司马相如长的是相当的帅,酷毙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长的非常999(6翻了)。
一时间宾主尽欢,这时我们的县令又来了一出献琴的戏码,于是乎,我们的相如又“勉为其难”地弹了几首曲子。至于是啥曲子不知道,反正肯定不是《凤求凰》。(那时候凤求凰还没创造出来呢)。让偷听的卓文君是听的如痴如醉。
卓文君,姓卓名文字君。(我瞎说的),新寡,好琴。
这时我们可以站在卓文君的立场来看一下司马相如。一长的帅,二当时已经是个名士,三弹的一首好琴,四有钱有势让县令都尊重(当然,这一点是演的)。再加之当夜司马相如重金买通了卓文君的丫鬟,向卓文君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你看理由这么充分,于是乎,卓文君私奔了。
当夜卓文君就跑到司马相如那,然后两个人不敢久留,回到了司马相如在成都的家。没错,就是那“家居徒,四壁立”。卓文君傻眼了。
然而呢,傻眼归傻眼,自己私的奔,含着泪也要奔完。而此时的卓王孙是气愤交集,可又不能把卓文君给干掉,只好一分钱也不给他俩小夫妻。于是乎,两个人就那么紧巴巴地过着,以至于卓文君不得不把自己的裘衣典当作为生活费。
最后卓文君受不了了,说在成都也活不下去,要不咱们回我老家临邛开个酒馆吧。司马相如一听,立刻举双手赞成,说好。于是乎卓文君又回到了老家临邛,在卓王孙的鼻子底下开了间酒馆。卓文君亲任掌柜的,而司马相如是打杂。
一时间,”全国首富的千金开酒馆,亲为掌柜“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争相去酒馆一睹首富千金的尊容。知交好友遇到卓王孙了,也不免打趣几句,”听闻阁下的令爱,文君千金,她开酒馆了?“。这招太毒了,卓王孙可丢不起那人,用一百万金,一百个仆人打发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一收到钱,立刻把酒馆给关了,和卓文君一起回到成都,过上了上等的生活... ...
事实与幻想,有时候存在着诸多的差距。汉代的史家们是非常爱惜司马相如的才华的,给予他的篇幅都很长,收录了相如君很多的作品。然而在写他与卓文君的故事时,虽然写的比较含蓄,可却依旧遵守着维护历史真实的底线。把司马相如君这不太厚道的事,忠实的记录了下来。
我们说《史记》是一部充满文学性的伟大作品。我想《史记》之所以为《史记》,少部分原因是它优美的言辞,更大部分是因为它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尽最大可能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真实有时候可能不完美,可再不完美的真实依旧是真实,而非虚假。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诸多细节,恐难详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6-11-24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