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之前
作为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发行量过亿,读者甚众。多年前初读此书时颇觉的内容艰深,心想即是畅销书必然有道理,虽是囫囵吞枣的践行了一些原则,也帮助职场菜鸟成长为管理者,此处当有一大谢。
重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期待可以借此契机检阅内化、梳理实践、激发新知。感谢拆书帮李真女士无私的引领我们拆解此书,也很庆幸和一众拆书帮的伙伴们共同学习、互相印证。
在14天的便签输出中,会时刻提醒自己秉持两种态度:1)这个知识点我可以教给谁?怎么教?2)不断促进改变,持续提高效能。
拆页十四
来自《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
P248
双赢过程
赢/输的方法不可能带来双贏的结果。你总不能要求别人:“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都要以双赢为目标。”问题是怎样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罗杰·费舍( Roger Fisher)和威廉·尤利( William Ury)在二人曾合作出版的《走向共识》一书中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双赢”一词,但是倡导的精神和本书不谋而合。
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习惯五和六直接说明了如何处理其中的两点,后两个章节里将详细探讨。
需要指出的是,双赢过程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有经由双贏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这里的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I,重述知识」(可选)
解释双赢过程四个步骤。
:从字面上看,双赢就是当事的双方/多方都赢了、都有获利、都得到了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这显然是比输-输、赢-输、输-赢都要好的结果。值得关注的是,双赢结果是双赢观念、双赢做法的自然产物,由双赢观念、做法构成的实现双赢结果的过程即为双赢过程,本书将其分为四个步骤——换位思考➡️厘清主要问题➡️共识结果➡️探索各种可能途径。其中第三步特别值得注意,共识一个双方都认同的结果并不是说要双方各自妥协让步、降低目标结果,以至于陷入双输困境、影响信任关系、甚至弱化了合作的可持续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步骤一、步骤二探寻更接近本质和本源的问题与顾虑,另一方面,在步骤四找到更具创造性地解决途径。
「A1,激活经验」(必选)
过去,职场上的一次艰难沟通,你获得了胜利,比如申请加工资、调岗位,要求下属完成一件他不乐意的事情,或者跨部门沟通希望对方配合你,在这件事中,你是如何做到的,和双赢过程四个步骤有哪些异同。
如果你想写一个沟通不成功的事情也可以,那么需要用双赢过程的四个步骤来推演一次。
:激发安逸下属的工作进取心
90后职员E是一个文静、温和的女孩子,在团队内主要承担一些事务性工作,对于工作职责扩展、能力成长、职位晋升方面没有表达过愿望,入职两年工作绩效平平,并且随着业务的转变也因此无法晋升。事实上,E是一个聪明、高情商的女孩子,可塑性和发展空间都很大,如果能够激发她的工作进取心,不仅团队会增加一位优秀的成员,她本人也有更多机会实现个人价值、扩宽职业发展道路,为此,1年前开始着手激发她的工作进取心。
采取的行动包括,(1)借年终绩效沟通深入了解E对于职业发展的想法,自我评估擅长的领域、顾虑的事情等等;探讨共识了导致E目前工作状态的原因,包括受到直属上司的不良影响、因能力不足而不自信、作为团队最小年纪的成员缺少紧迫感等。(2)借团队轮岗的机会给E安排了一位积极上进的直属领导,制定了为期3个月的专属培养计划,给予其更多不同的工作在实践中积累能力。(3)招聘了一位年龄比E更小的新员工,激发E的竞争意识;与E共识晋升的能力与绩效要求、设定晋升目标。(4)有计划的给予及时、有效的辅导。
分析:虽然步骤与本书的双赢过程四个步骤不完全一致,但是包含了四个步骤。今后,可以有意识的按照四个步骤去设计,提升产能。
拆页十五
来自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及
P260
如果同儿子、女儿、配偶或者雇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他们的反应通常是:“他就是不理解我。”
有一个父亲对我说过:“我不了解我的儿子,他就是不愿意听我说话。”
我说:“我来重复一下,你说你不了解你的儿子,因为他不愿意听你说话?”
“是的。”他回答。
我问:“你是说,因为孩子不肯听你说话,所以你不了解他?”
“对啊。”
我提示他:“如果你想明白一个人,那就要听他说话。”
他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噢,没错!可是,我是过来人,很了解他的状况。唯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他为什么不听老爸的话。”
实际上,这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儿子在想些什么,他用自己的想法揣摩全世界,包括他的儿子。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 Empathy)不是同情( 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I,重述知识」(可选)
用图示方式展示听的五个层次。
「A1,激活经验」(必选)
请为你与身边人之间的聆听打个分数,1-5分,5分最高。需要挑选5位。身边人有父母、配偶、孩子、上司、同事、下属、朋友、竞争对手、你看不惯的人等等
然后挑选一个人,找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你们之间的聆听方式。
假如要把你们的聆听效果改善提升1分,你会做什么?
:父亲:4.5分,母亲:3分,上司:4.8分,下属:4.2分,看不惯的人:3.8分。
和母亲的聆听方式:比较多的情况下是选择性聆听,有时候听到让自己的开心的、有时候听到让自己不开心的,总体说来缺乏沟通的深度、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产出。做下面的事情以改善聆听效果:(1)尊重母亲聆听完整的内容,不删选、不屏蔽、不评价、不放大/缩小,客观的聆听。(2)和母亲沟通时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移情聆听的方式,体察母亲的心情与感受,用她的思维模式聆听。
RIA输出13《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拆页设计来自:简书;作者:李真7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