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作者:[美]约翰·斯坦贝克
译者:李天奇
图书分类:I712 美国文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1日
阅读时间:2022年1月
字数:58604字
二、内容简介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两个相依为命的流动农业工人乔治和莱尼的悲惨故事。
乔治和莱尼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背井离乡,通过在农场打零工艰难度日。两人都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过上不再漂泊的日子。然而,这个梦想在那个经济萧条、金钱至上的时代背景下似乎无法实现。
莱尼是一个身材高大、力大如牛但智商如同幼儿、思想单纯的“傻大个”,他经常因为自己的力气和不够聪明的头脑而惹麻烦。比如,他抚摸小老鼠时将其捏死,爱抚小狗时因用力过猛将其致死,甚至出于自卫将农场主儿子的手捏碎。这些事件使得他们无法在一个地方长期打工,不得不四处流浪。
在流浪的过程中,乔治和莱尼一直怀揣着那个田园梦。他们想象着未来会买下一小块地,拥有自己的土地、庄稼、房子,甚至是兔子。莱尼非常喜欢摸毛茸茸的东西,所以他希望自己能管理兔子。然而,他的力气实在太大了,总是将爱抚变成“谋杀”。
有一天,农场主的儿媳与莱尼交谈时,告诉他自己的头发也是很柔软、很毛茸茸的。莱尼摸到农场主儿媳的头发时爱不释手,这吓到了农场主的儿媳,她开始挣脱。然而莱尼害怕乔治听到就不让他看管兔子了,便捂着农场主儿媳的嘴巴,摇晃她的脑袋让她不要出声。然而他的力气实在太大了,他将农场主儿媳的脖子摇断了。当人们发现之后开始追捕他,农场主的儿子甚至表示要对莱尼处以残酷的私刑。乔治找到莱尼后,迫于无奈举枪打死了莱尼。在莱尼临死前,他们再一次“重温”了他们的梦想。
《人鼠之间》所讲述的故事是极具悲观主义色彩的,整部作品读完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这个世界本是孤独的,但是莱尼和乔治却始终相依为命、不离不弃。这部作品不仅艺术地展现了田园牧歌式的农庄生活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冲突,而且反映了人对生存条件的真切感受。它告诉我们,无论人与鼠,最好的打算往往落得一场空,这正是人类生存处境的形象写照。
三、书籍点评
《人鼠之间》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所描绘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人鼠之间》讲述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两个农夫——乔治和莱尼的艰苦生活。乔治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而莱尼则是一个力大无穷但头脑简单的家伙。他们相互扶持,在困苦的环境中努力求生。然而,由于莱尼的一次失手,导致他们失去了工作,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最终,莱尼因为自己的冲动行为和乔治的误解而惨遭不幸,而乔治也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艰辛。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尤其是莱尼这个角色,他虽然头脑简单,但心地善良,对朋友忠诚。他的命运多舛,令人感慨万千。而乔治则是一个理智与情感并存的角色,他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努力寻找出路。通过这两个角色的鲜明对比,作者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写作技巧方面,《人鼠之间》展现了约翰·斯坦贝克的卓越才华。他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对话,将读者带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作者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凉凄美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人物的命运多舛。此外,故事情节的安排也十分巧妙,通过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和人物的决策,推动情节发展,使读者始终保持紧张感和期待感。
在语言风格方面,《人鼠之间》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使得故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作者也运用了大量的乡土语言和俚语,增强了作品的地域色彩和时代感。这种朴实自然的叙述方式使得作品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人鼠之间》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作品揭示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和无奈命运。通过莱尼和乔治这两个角色的遭遇,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的关注与反思。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写,作品引发了读者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人鼠之间》是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情节安排、朴实的语言风格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卓越才华,更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教会了我面对困境时要坚韧不拔、珍惜友情、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同时,作品也启示我们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思考如何改善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