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疫”风正易俗,有些风俗或许就此就要删繁就简了
5月8日,即农历四月初四,参加了一个“婚礼”。之所以把这个婚礼加个引号,是因为这个婚礼名实难副。更多的是结婚了,而关于结婚的典礼等,基本上是省略了。
至于原因,套用一句话,你懂得。当然了,大家都懂得,是因为疫情使然。是在疫情情势下,喜事缓办、白事简办、庙会停办的背景下的不得已,也是势所必然。
这个“婚礼”基本上是只是通知了男女双方的至亲。以女方为例,则是通知了三桌的亲戚。
首先是,男女双方家庭和酒店都没有搭建彩拱门,也没有请婚庆公司,也没有炮车,也没有豪华车队。
基本上是,来了几辆车,简单的说,就是来了几辆可以拉载新娘和女方参加筵席的车。在女方家中新女婿先改口,然后在男方家中新媳妇改口。
再后就是来到了酒店,在三个雅间里吃饭。
没有以往婚宴的司空见惯的人来人往、笑语喧哗,也没有了热闹哄闹的冗长的婚庆主持,甚至是在酒店门口都没设迎宾,也没设置喜账,也没有张贴喜字,更是没有占用大厅。
等等。
总之是,就像在饭店雅座吃了一个饭一样。如果说,有什么与平常宴请不一致的是,基本上就是一次家宴。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喜庆的气氛,那就是所有的来宾都换上了喜庆的红口罩,而且几乎是全程佩戴。
在疫情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人们已经是接受了喜事缓办、白事简办、庙会停办的要求。
对于已确定日期确实不能延后的活动,要严格限制人数和规模,要化繁为简、简化程序,参加范围仅限男女双方直系亲属,并做好必要的防护防控措施,坚决防止人员聚集。
这方面,不仅是因为政府有要求,而且是人们对疫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人们不会再斗胆犯险,冒着被感染受纪法处分的风险举办。另外,也与社会风俗风气的转变有关。
在喜事简办方面,大家总体都能接受,主家不会被说三道四,不会被归结为小气、没人缘或者是怪诞,等等。
也就是说,达成了社会共识,成为大众心理。
如果说,上面的婚礼难以名副其实的话,那么下面我亲历的或是耳闻的几个婚礼则是更加的简或是缓了。因为国人传统中,有婚礼不能改日子等习俗,但是迫于疫情不得不折中了。
一个是在4月19日即农历三月十九的婚礼,因为疫情男方父母未到场,而只是是新房,在女方父母及几个至亲的见证下,履行了传统的,由双方父母均健在、儿女双全的所谓的全活人女同志铺被子等程序。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给了男方父母。
另一个则是主动推迟了原定于在5月6日举行的婚礼。因为新郎新娘在其他城市,不能回来参加,也就是主角不能到场。在这种状况下,稍感意外的是,所订的饭店居然表示,可以全额退押金或者是延期。要知道在以往,如果是客人提出退订或者是延期的,押金是要被打折扣的。
而这凸显了“疫情”,防疫状态下也有情分有情义,而且显得情义更金贵。也是患难知真情了。
不是吗?在疫情形势下,如果有幸被邀请参加了极简版本的婚礼,那么就说明你受到了重视,你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或缺的。
浓缩的都是精华,对于疫情情势下的婚礼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主家来说,虽然是简办了,日后可能会补办,也可能顺势就不再办了。即使是补办的,恐也没有了恰逢当时的时与势,不可同日而语了。
疫情两年多了,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许多的风俗习俗或者是习惯也已经是被迫的适应疫情了。不知不觉间,有心无意间,主动或被动中,我们都被改变了。只不过是多少或者是深浅罢了。
甚至可以说,即使是在疫情消减或者是彻底消失之后,有些程序或者是环节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总之是,肯定会有所改变的。
“疫”风正易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