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因此要基于自身实际,在夯实组织基础、强化产业支撑、探索发展模式上持续发力,奋力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强带动,夯基础,聚合力。解决部分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被弱化、集体经济空壳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破题。村党组织必须从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台”走向“前台”,嵌入集体经济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主导领办合作社发展方向。在日常注重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吸纳产业带头人入班子,为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注入动力。在基层实践中可以发现,凡是各方面发展得好、干群关系和谐、群众认可度高的村,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相反,如果一个村发展滞后,村容村貌杂乱无序,那么这个村的带头人必然是不合格的。推动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重中之重,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关键举措,既要把专家学者“请进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教育培训;又要带着这支队伍“走出去”,开拓眼界,打开思路,学会办法,更高水平地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狠抓产业强支撑,促融合、提质效。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要建立以“订单”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模式,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领,构建“统—分—统”小型农场集群发展模式,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要构建以“产权”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盘点集体资产并折合成股本,构建以股权为纽带的“地方国有平台+优质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四方利益联结机制,利用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本”,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有力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现代农业越来越呈现出一二三次产业相加相连、融合发展的趋势,呈现出附加值增加、价值链相乘、综合效益大幅提高的特征,因此更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助推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企业获效益。
选准模式抓发展,聚合力,促振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突破口和方向,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走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有益探索。因此,在发展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充分结合本地产业、资源、劳力、民俗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土地股份型、生产经营型、服务(劳务)型等合作社形式,整体布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规划,发展生态农业、劳务中介、农机服务等多种经营业态,提升经营收益、降低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