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晓吾老师的课,心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我又反反复复听了三遍,但每次都是常听常新。与其说它是一堂课,不如说它是一则隽永的成长小故事,因为它总能给我一种莫名的感动。
如果非要为这份感动找到由头,我想大概是以下三个方面最让我心涌澎湃。一方面是老师的演讲稿读者朗朗上口,听者津津有味,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文字的熟稔,那一个个文字就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
另一方面,老师的人生阅历让我备受鼓舞,尤其是她决定放弃稳定工作外出打工和赴美留学的两段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勇气和坚强,对于一个女性短暂一生,是多么重要,它足以决定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厚度。
最后有感于老师文章布局的能力,前部分动人心弦的故事和后部分铿锵有力的理论完美衔接,毫无突兀感,让整篇演讲稿看起来浑然天成。
晓吾老师给我带来的感动无以言表,我只能把它深深记在心中。接着谈谈《在写作的路上寻找自己》这堂写作课程给我带来几点启发。
01
人一定要找到自我
没有自我的人,注定一辈子终将碌碌无为,恍恍惚惚,总感觉没有达到人生的峰值。晓吾老师将大多数平庸的我们比喻成一堆干草,把我们身体里蕴藏的伟大潜能的种子比喻成放大镜,人只有在找到自己那个放大镜,才有被点燃的可能。这一点我坚信不疑,也深有体会。
2017年八月,我刚刚结束我漫长的毕业三年的迷茫期,决心走上写作这条路。在此之前,我干过文案策划、产品助理、新媒体运营、英语老师的工作,还背个书包就回武汉考研,后来又报名学吉他、轮滑,最后都无疾而终。
三年来的折腾,也没换来内心的安宁。那时的我,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在迷雾重重的森林里东蹿西跑,只为了找到心中那片美丽的草原。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我最后的救星———书。《月亮与六便士》《老人与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便在那样的环境下解救了我,洗涤了我的惶恐,抚平了我内心的焦灼,让我彻底沉静下来,专注于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把它做到极致,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一年后的我,只是更坚定了写作这个大方向,断定写作和画画是我这一辈子要干的两件事,但具体要写什么体裁,什么风格,什么题材的文章,我还是一无所知。
正当我踌躇满志,晓吾老师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她将如何在写作中找自我,分为三个步骤。
02
找到你的写作偶像
第一步找到自己写作的偶像,研究偶像的作品、生平、创作经历,从而找到自己和他的契合点和相似度,比如成长经历、性格、喜好比较相似。然后思考你为什么喜欢他,什么东西最打动你,从而初步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所要达到的地方。
每个成功的作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进的,比如王安忆师从香港作家李碧华,玛格丽特·杜拉斯效仿法国作家儒勒·米什莱,华人作家李翊云钟爱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
在将近一年的阅读时间里,我最喜欢的作家是汪曾祺,看他的那本《受戒》最让我感动。一则则小的故事,却自有一番温情在。后来我陆陆续续地看了几本他其他的作品,比如《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人间草木》。
从这些书里,我了解到他师从沈从文,并看完了《从文自传》,同时他的作品还受到外国作家,如屠格涅夫、纪德、萨特的影响,只是尚未一一拜读。
虽然在课程前,我朦朦胧胧有些方向感,但比较随意,没有系统的研究。这次课就为我指明了方向,我应该大胆地沿着原来的路,再往深了走。
03
通过自我考核,倒逼自我成长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之前想到的办法只是大量看、听书。现在晓吾老师又给我支了一招——和偶像比稿。
比如你在看到偶像写过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你可以也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写完之后,与偶像对比,找到自己的短板。是思想浅薄,语言拖沓,或是人物刻板?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有些差距,不用对比,就了然于胸。例如相比于汪曾祺,我的语言不够精炼有力,缺乏韵律感和画面感;从现实生活上升到艺术形象,这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还未真正习得;故事的结构安排,更是一头雾水。
目前,我还没开始有意去模仿偶像的写作,只是我在看完汪老的作品后,对我身边的人和事的看法不同了,感知也敏锐了。现在给我的感觉是,身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作品里的人物,而这些从日常生活提炼出来的艺术形象或主题,我都记载在我笔记本上,只是限于自己贫乏的语言驾驭能力,迟迟未从动笔。
不过在我写散文随笔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其他作家及作品,比如写《河堤》时,我会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怎么借景抒情;写《空房子,我的家》时,我会想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怎么描写故人的。
写很关键的,但写不是目的,成长才是关键。华人作家李翊云说过,写作最重要的不是练习写作,而是读懂一本书,吃透一个作家的精神。晓吾老师也总结得很精妙,如果你只是单纯地追求写多少字,那么你再多只是一个码字工,而当你吃透一个作家,你拿到的将是一本武林秘籍。
过去的一年,我虽没有掉入盲目码字的泥淖,但我也没能拿到写作秘籍,主要是因为自己努力得远远不够,今后的时间,我将要在方向、方法和勤奋上再狠狠下功夫。
04
了解上线,全力触线
晓吾老师从哲学的角度,引进了一个从神、智、气、识四个方面来判定一个人写作天赋的评判标准。神指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心灵,智是智商、领悟能力,气是天赋、才能,识指知识、眼界。如果满分是100分,以每项25分来计算,那么这个总分就是你写作的上线。
其实,刚开始我没有勇气给自己打分,因为我既不敢承认自己没有天赋的现实,也不敢相信自己天赋异禀的谎言,我害怕它早早给我上了底色而否定了努力的意义。但后来我发现这种想法是在逃避问题。为了更好的出发,人是需要充分地了解自己。所以我认真地给自己打分,神、智、气、识分别是22、15、18、18,总分73。
写作者的归途分为两种:一种是写手,别人需要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一种是作家,自己内心有很多话要说,不写出来你会憋着难受。如果你天赋足够,你就当个作家;天赋不够,当个写手。这个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只是看你合适什么而已。
我不知道73分能不能当个写手或者作家,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但我的确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当初选择考研读电影专业,也是因为心中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出来,而电影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而且现在的工作也证明我并不合适当写手,让我写自己内心东西很轻松愉悦,让我写没商稿却万分痛苦。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有一天当个作家。
05
独立思考
演讲最后,晓吾老师又总结了写作者该有的四大品质:独立思考,有趣,初心不改,找对人。其中独立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晓吾老师所说,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写作井喷的时代,写作就像火山爆发,激起了冲天热浪,但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刺眼的火光,并乱涌而入,却很少人去思考背后的成因以及它的生命周期。对此我感同身受,绝大数的我们被社会浪潮裹挟着前行,没有自我,没有坚守,最终淹没在滚滚大浪里,但也有极少数人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遵循自己的内心,任他雨打风吹去。
现实生活的我也常常远离人群,独自思索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是坚持文学还是去赴一场跟我无关的盛宴。我知道越在这个时候能守住自我的人,越是最后的贵族。
晓吾最后说,“世上很多事其实是人的问题,人对了,事就对了”,而来到简书,遇见那么多志同道合的老师朋友,让踽踽独行的我倍感欣慰,我虽只是那零星半点的火光,但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最后,我非常地感谢彼岸晓吾老师,感谢遇见,希望不久的将来,我能成为像你一样挺拔伟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