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叶子的名义开通公众号(平和的活法)写文章,真不是一时兴起。
我是一个非常慢热的人,每一件事情总是在各种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以后,才能小心翼翼地面世。
我曾经是一个朋友圈的狂热刷屏分子,内容基本上是无知女人的日常,分别是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了,生活在一起的朱先生怎么样了,吃了什么逛了什么买了什么了。
第一类是因为真爱,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叶子的狂热程度远远超过了花和果实。
第二类是因为每天对着的朱先生,从恋爱到结婚,给我带来了许多不同阶段的感触,有时候出于女人的私心,故意以一种公之于众卖力夸他的方式来鼓励他,既表达了我对他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感恩,又满足了一个女人自认为找对人了的虚荣心(尤其是当你工作苦闷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治愈理由)。
第三类,我是因为真的无聊了。也知道吃什么逛什么买什么和谁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对于很难主动开口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头。原来你也用这一款的护肤品啊,咦这家店我也经常去下次一起吧。这种刷存在感的方式,大概是我想知道你在干嘛,我不好意思问,所以我先告诉你我在干嘛,看看你有没有反应。毕竟人,总是害怕被遗忘的。
就这样过了几年的瘾。我自以为玩得挺开心,但慢慢地,有另一种声音闯进了这个简单得几乎是无知无心无意的世界。
我发植物的照片,有人问,你是不是在分行特别清闲,分行为什么这么腐,腐到你每天都不用上班就只是种花花草草。我十分惊讶,从第一次把植物端进办公室,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是隔很多天浇一次水,而我把它发上朋友圈,仅用了一分钟不到的拍照和两分钟不到的文字编辑,和工作的清闲到底有多大关系,由此而衍生的机关的这腐那腐,又是哪跟哪?
诚然,每个人的工作环境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直面客户的前台,恐怕连养一只不用浇水的仙人掌也是不允许的。后台与前台的区别在于,除了来自监管部门和上级部门催命符一样几小时内必须交出来的功课,大部分的工作我们可以自己把握时间,我喜欢选择在头脑最清醒的上午奋笔疾书,几小时一动不动一口水不喝甚至中午不睡觉地去赶我的各种报告,然后在下午各种颈椎病腰椎病发作之时,我将目光投向了洒进窗口的阳光,或台上的几片绿叶,最后把这抹清新带到朋友圈。你设想了很多关于我的清闲与无聊,而我可能只是纯粹地把玩了一下工作之余的生活,仅此而已。
关于和朱先生的点滴,更有一次啼笑皆非的经历。有一天家里做了一道我最爱吃的油焖大虾,我不想弄脏手了又抓筷子,于是我决定先吃别的菜最后才剥虾,而朱先生却不知遇到啥好事了心情特别好,不动声色地把一叠虾全部剥完了。当时我特别感慨,就发了一条纯文字的东西,大概的意思是,我不知道以后他还会不会这样做,即使不再有,但只要我回想起此刻的场景,这就够了。
这确实是那一刻我最真实的感触,我想表达的是,我不认为我们应该要求另一半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付出,这样的好,只要对方曾经为自己做过,就足够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拿过来暖心。
然而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了,有的朋友说,看人要看长远,别以为他现在这么做就是疼你一辈子,还有的朋友说,以后你就知道苦了,男人怎么可能永远这么贴心,最后还有扯的更远的,你们现在是没有孩子,等你有孩子了你就知道了……与此同时,熟知我和朱先生的亲密朋友估计是看不下去了,热心地跳了出来维护我们,一场关于男人能否永远对老婆贴心的舆论大战居然拉开了……
那一刻我愕然了,不是惊讶,是惊愕。
惊愕之一是我不知道自己的无心之举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可以引起这么多越扯越远的争论。惊愕之二是,原来我一直以为的只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出现,是真的会给他人造成很多莫名其妙的困扰。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把发过的图文状态都删了,然后关闭了朋友圈。
我承认那是心灰意冷的一种表达方式,大概的心路历程是:我是无心的,为什么你这么介意我的一举一动。我说我今天很开心,你觉得我这么清闲肯定开心了,我说我今天不开心,你觉得我工作如此稳定不愁吃不愁喝简直就是无病呻吟。那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迎合你赋予我的属于我这类人的生活?
于是为了避免干扰太多数人,我尝试将一两条状态设置为分组可见,即只有我认为可以懂我的人才能看见,这都不包括我最亲的爸爸妈妈,不是我觉得我们关系不够好,而是我觉得我的所感所想他们未必懂。但问题又来了,有的朋友又会开始问,为什么你不让我看你的这一条状态,有什么是不能让我知道的吗,你是不是很不信任我,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好吧那我还是关了吧……
后来很多亲密的朋友都私下问我,为什么这段时间见不到我了,都担心我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我实在是哭笑不得,当然更多的是感动和沾沾自喜,因为这证明过去几年的刷屏还真是刷出了一点存在感的,让部分喜欢我的朋友见不着我反而不习惯了。
有一天我重新翻开了李健的妻子孟小蓓的微博,从她开通微博的第一天起,一条一条地看。网友们都说,李健和孟小蓓,愣是把日子过成了诗。确实如此。我跟着孟小蓓的文字,就像跟着他们俩口子重走了一回那些年,孟小蓓笔下和李健的点点滴滴,让我喜悦不已,我发自内心地为她感到幸福,心想大概这世上只有她才能配得上我心目中的李健吧。然后我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看着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我没有一丝别的想法,诸如这只是暂时的,你们未必能一直好下去。我对他们的祝福,跟对自己没有多大差别。
我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他们,我那么喜欢他们,是因为我通过很多很多的渠道去了解他们,他们的人生在我眼里绝不仅仅是微博的只字片语、一张照片可以总结和涵盖。
而反观我们看待一般朋友(亲密好友不存在这种问题吧)的目光,最容易犯的错误莫过于一叶障目,断章取义。比如,你看见我发一张正在吃大餐的照片,你觉得我骄奢浪费只图享乐,或许我只是因为和朋友太难得才相聚一次,我储了很久钱等了很长时间才有了这顿大餐,但我的照片让你误解成我是在晒有空晒有钱;你看见我发一张和先生一起在公园散步的照片,你觉得我是因为没有孩子没有家务活去操心才这么安乐,或许我们只是跑装修累得跟狗似的,连饭也吃不下了,找了一个共同疏解焦虑的方式,但你可能会误解成我是在晒幸福,甚至你会揣测我是不是同时在晒正好背在肩上的某个牌子的包包。
而这一切,错不在你,在我。
因为当两个人的沟通理解出现了障碍,问题一定是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是我没有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获得你的理解,如果我表达得足够准确,你一定不会这么理解。
建立公众号的想法大概就是这么来的。首先我非常非常有写文章的兴趣,这个大概连朱先生都不了解,从小到大我写过无数的日记和文章,从来不曾面世只供自己留念,但是工作以后自己被工作和生活磨砺得有点麻木或慵懒,如今当我慢慢奔三而去,我非常希望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其次我是一个性格慢热又怪异的人,我很难结交很多知心的朋友,因为我总是放不开,我很害怕主动约别人,很抗拒主动找别人聊天,但我经常有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忙,我不知道和谁说比较好,放在公众号,喜欢的就分享,不喜欢的就不看,我们都没有情感负担。而第三,是相比起朋友圈的只字片语,完整的文章更能表达我的真实想法,虽说走自己的路是八零后应有的个性,但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也会害怕被误解,喜欢被接纳。
另外,这公众号里所有的文章,都是我下班回到家写的,因为只有在家里橘黄色的暖光灯下,我才有心力去梳理一段日子的所感所想。
最后告诉你,叶子这个名字是初中二年级第一次接触电脑使用QQ时给自己取的名字,含义是像叶子一样用一生去绿着,最后成就一个金色的梦。在三十岁到来之前,我做了现在这件事情,也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小小梦想,我很满足。
就这样,平和的活法,谢谢你喜欢。期待你关注的同时,如果你有自己的所感所想,欢迎加入,目前我已经收到了两篇稿件,就像拿到工资一样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