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时,住宿。有一天,一个同学的父亲来看孩子,中午是在学校餐厅吃的饭。吃饭时,他问我:“你一个月生活费多少?”我答,“三百,不算多吧”他说:“只要不乱花钱,父母给你们的生活费是够花的。”
吃完饭,他在我们宿舍做了一会,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学生时代的一个故事。
他有个同学,家里很穷,吃不起食堂的饭菜,中午只能吃一个月前从家里带的咸菜和馒头,晚上喝食堂里免费的稀饭,睡觉的床只有一张床板,盖薄薄的毯子。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学生都很穷,家里能吃上饭就已经很不错了,对于孩子来说上学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个同学吃了三年的咸菜馒头,那张毛毯盖了三年,冬天的时候,他的被窝从来没有暖热过。最后,那个同学上出来了,现在在政府部门上班。
他说,“你们现在的学生过得真幸福,想想我们那个年代多艰苦,什么都要全部靠自己。那个年代,所有的学生都很穷,学费是父母借来的,吃的干粮是父母省下来的。我们谁都没有想过玩,都想着要好好学习,对得起中午吃的馒头,也想着能省一顿是一顿,为家里减轻点负担。”
那时候我还小,不懂这道理,以为长大后就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如今,我还是没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去年的寒假,我去了南方做了两个月的寒假工。去的时候问母亲要了一千元的生活费,回来的五百元路费也是母亲给我转的。到家后的第三天,我和家人们一起吃饭。期间有人问我,出去了一趟,挣了多少钱。我尴尬的笑着说,“没挣到钱,出去倒是长了不少见识。”大伯听到后,苦笑。瞪着眼睛问我,“出去打工,没挣到钱。花家里的钱在外面玩了两个月,这不是‘啃老’吗?”我埋头喝汤,不敢喘粗气。叔叔为了缓解尴尬说道,“出去转转也好,只不过要靠自己赚的钱出去玩,也不小了,别老花家里的钱。”我认真的点头,若无其事的夹菜。
但我的确没有像大伯说的那样在“啃老”,只是在我这个尴尬的年纪和关口,我还需要一些时间。
几天前,我又收到了母亲发来的微信红包,六百元,这是生活费。母亲每个月会给我转两三次的生活费,有时候六百,有时候八百。我领完红包,发语音说,“谢谢,明年我就不会穷了。”过了一会,母亲发来一条语音,“哈哈,高中毕业时你就是这样说的,现在又在重复这一句话,不过我相信你,我在等待。”
我听完这句话,脑海中浮现出高三毕业拿到大学通知书时,我信誓旦旦的对母亲说,“我以后就是大学生了。在大学里,我要经济独立,以后就不花家里的钱了”。母亲看我一脸自信的样子笑了笑说,“好,希望儿子说到做到”。想到这里不由得鼻头酸了起来,有些内疚。想起来竟也有些可笑,现在我已经大二了,经济还是没有独立。
小时候,和朋友聊天畅想未来的时候,我总会用这样的开场白:等我长大了,有钱了就……这句话从小学说到大学,还是没有长大。可能我需要一点时间才能长大,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有钱,可是谁又知道,“一点时间”是多久?我作为一个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想养活自己,又不想花父母的钱,这让我很为难。处于尴尬的年纪和关口,没办法不要脸皮去啃老,又没办法经济独立,所以我只好把父母给的生活费精打细算,挤出水来。可每次没有了生活费,总不忍心开口去要,其实花父母的钱,我也很内疚。
最后
再说几句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春节走亲戚的一个场景。
父亲骑着一辆摩托车,带一大摞礼物,母亲骑着一辆电动车,带着我。我就坐在母亲身后,手放到她衣服口袋,脸贴着她的后背,大声地对她说,“等我长大了,给你们买大房子,买大汽车。”
父亲转过头一脸兴奋地看着我,母亲停下车来,用手帕擦掉我快要留下的鼻涕,对我说:“儿子啊,我们等着你的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