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都喜欢将自己的愿望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情形:
朋友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周末就被家长安排的满满当当,周六早上学美术,下午打乒乓球,周日早上练钢琴,下午在家做作业。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朋友觉得,自己小时候因为贪玩,没有好好学习,浪费了大好的时光,现如今一事无成。所以,他特别希望,自己当初没有实现的愿望,能在儿子身上补回来。
邻居女儿参加高考时,按照她的分数线,能考一个重点院校,但家长为了稳妥起见,让孩子在报考志愿上填上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女儿不愿意上师范学校,家长就各种威逼利诱,说自己当初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历数女孩子当老师的各种优势和好处,等等。
同事老王的孩子上初中,孩子特别顽皮,学习不好,老王十分发愁,请了很多家教给孩子补课,但效果很不明显。老师建议,让家长多陪陪孩子,给孩子讲讲书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每次,老王想给孩子辅导功课时,总是坚持不了半个小时。他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这么笨,讲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有听进去,每次他都火冒三丈。他认为孩子没有用功,而自己当初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学习,导致如今一事无成。
很多家长自己不求上进,每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整天不是混日子就是敷衍了事,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这一切。他们简单地认为,自己当初错过了那么多的机会,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学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我们不仅要问:一个事事不求上进的家长,凭什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永远是自己的榜样。一个只知道玩手机游戏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说的那么好,但做的时候会是另外一种模样,这让孩子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即使当时迫于父母的压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了,但内心会觉得这样做就是吃亏了,总有一天会想办法补回来。
我家亲戚有个小孩,从小学习非常好,家长管教地也十分严格。上高中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县重点高中尖子班。高中三年,没有家长的陪护和监管,跟着其他同学学会了各种恶习,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成绩一落千丈。参加高考时,成了全班倒数第一名。
我无意责怪谁,但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而言,重要性毋庸置疑。家长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让孩子做到,这本身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有很多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给孩子设置了许多违反常理的规定,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种下了不安全的隐患。
有些家长害怕孩子迷上网络游戏,不让孩子接触一切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手机、游戏机、电脑等等,看似给孩子创造了一个纯洁如白纸的童年,但孩子一旦脱离自己的掌控,就非常危险了。而且,这种方式也是违反常理的,家长自己也做不到,却让孩子做到,孩子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时段以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进行反抗。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此说。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心中的真善美,而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孩子有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孩子分辨能力的提高,一定是需要家长细心呵护和精心调教的。如果不给孩子认识事物的机会,何来分辨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本名陶文濬,后因欣赏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改名为知行。 后来,陶行知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又改名为陶行知。
由此可见,行是知的前提,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去尝试,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