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反思,跳出过去的思维圈子,反思内因,感慨颇深。
首先大公司和小公司,因素很多,反而有些小公司看似很努力,事实上很多文化属性一开始就决定着终点。文化属性太大,如果聚焦到某个点我觉得应该是效率与沟通,老板与中层管理者之间,中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之间,基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有时都会说上下同欲,但是现实中要做到上下同欲太难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定位自己,随心所欲。之前自己经历过,作为管理者角度刚开始是跟随老板,但是和员工处时间长了反而又站在员工角度看问题,员工说业绩完不成,员工又说哪哪不好,为了留住人,似乎默认了这个事实,有时还会附和员工,但事实上一时附和一时爽,最终问题矛盾都会激化到自己身上,牢骚这个东西就像一颗毒瘤,刚开始感觉不到,当牢骚就像灰犀牛一样向你奔跑过来,那时已经来不及了,对于公司你的团队没有业绩,对于员工你没有给予员工成长和收入,人性很多时候都是一样,刚开始出现错误我们都会后悔,渐渐的当错误一次次出现我们都有自愈能力,选择这个问题不是我的原因。甩锅就出现了,可能是市场问题,可能是疫情影响,可能是老板太傻了,反正就是没有自己的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小公司再选将时就很重要,搭台唱戏,角色很重要,角色选不好很能还没等上台先砸自己手里了,真的做到上下同欲太难了,最终很多时候都做成了夫妻店,需要精打细算,需要熬时间,情况好衣食无忧,情况不好一点小风暴很快就夭折了。
团队也就不欢而散,到下一家公司,如果意识和认知还是得不到改变情况还是一样,先是自信,再是自负,再就是天下就自己厉害。
另外我还想谈一下计划和目标,这个是很多公司在初创期最头疼的问题,分不清什么是计划,也分不清什么是目标,好多天再分析上个月,上个季度的问题,然后就开始定目标,今年突破1000万,这个月完成100万,这个月目标我们要分三个等级…等等,完不成怎么…领导层先喊口号,随着管理层下发,再到员工,矛盾就来了,扁平化管理可能很多时候能听到,垂直化管理很多时候根本听不到。所以再定目标时就埋下了让人生恶的种子,销售里面常聊的就是需求,而需求又分痛点和欲望,如果我们一直满足欲望业绩不会长青,那么对待员工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再为目标妥协,一个月两个月,慢慢就成了恶性循环,定的再低反正就是完不成。其实这就是问题根源,我们总在讨论目标合不合理,从来没有关注目标的实现。因为目标本来就不合理,如果对于员工合理了,那么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大家喝喝茶,满足一下惰性合乐而不为,所以目标一定要匹配公司现状,公司发展及盈利要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目标的计划,只有把关注点放在这个上面,老板开始为管理层服务了,管理层为员工服务了,更多的精力就会放在做的过程,方案的优化,办事的效率等等。那么这个欲就联系在一起了,公司赚钱了,管理层成长了,员工挣到钱了,这样慢慢文化属性就形成了,很多时候听别人讲的看的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欺骗自己,不是我的你给我我也接不住,只有靠我自己觉悟,只有学到和悟到才算实实在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