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外企时,都是走敏捷开发,同时有完善的流程及制度来保证Scrum的运行。
而当我离开了外企后,发现外面的企业虽然也在提敏捷开发,但多数是不伦不类,顶多是有迭代的概念。
之前也写过一些关于Scrum的文章,如关于SAFe流程中PI Planning的认知迭代、Scrum team要不要轮值Scrum Master,现在回顾起来,不禁意识到当时的一些想法基于团队深入理解scrum流程,如何精益求精,往更成熟的团队进化。
而在最近两份工作中,我发现这些人眼中的scrum其实是个“鸡肋”,把分配到手中的活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才是更实际的。
近乎完全忽略了scrum的三大原则透明、可监督和可适应。
而其中最大的问题的就是不重视backlog grooming和buffer的预留,多数情况更像下面这个段子里说的那样。
上联:这个需求不难
下联:怎么做我不管
横批:今晚上线
当scrum的节奏跑成这样,那基本上和瀑布也没啥区别了,无非是周期短了一些。
而我想来想去,在一个对scrum没多少经验和理解的团队里想开展scrum,如果挑其中最重要的事,我会选择三件:
- 重视backlog grooming,绝对不能等到sprint开始了,还在讨论需求,或者是基于一个模糊的需求就开始做。
- 每日站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站会变成讨论会,不能快速阐述进展和说明潜在的风险和遇到的困难,那站会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透明很重要。最好是每个人都知道团队的其它人在做什么,最差是每个人都只关心分配的工作。burn down chart作为团队的晴雨表,还是要重视起来。
有些匆忙,先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