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所及,皆是祝福。这对偈子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对于大乐师这的渊源是咋回事呢?
记得师父在上海的一次演讲时,被受到了质疑,当时有180多个人在现场。
上场之后师父就问:各位在吗?因为下面的观众很躁动。
说完之后,他们还在交头接耳,玩手机,不专注。大概隔了有5,6分钟师父第二次问:各位在吗?
有些观众觉得有点奇怪,(人家别的老师上台都滔滔不绝,这个老师怎么水平不够呀)
这时现场就开始安静下来了,个别后排的人还有铃声响,大概有过了10分钟左右,大家已经完全安静下来了,师父又用很小的声音说:各位在吗?
这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没有人再说话。
师父当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因缘之至,我们今天的相会是非常有因缘的,你们台下这些人是修了多少个轮回,才能见我一面?
你们所有看到我的人,七世将无灾无难,更何况今天下午我为你们准备了2个小时,你们要听我言说,所以你们要珍惜这个缘分呐。
当时现场有位大学里面的教授,可能是一位科学工作者,他觉得师父在说大话,向师父挥手说:来来来,小伙子,你下来,你给我讲讲,为啥见到你会无灾无难?
当时主办方提醒他:别打扰老师演讲,你不听可以出去。
师父说:不要他出去,去后面吧。
到后台后,他就开始质问,师父就非常虔诚地双手合十,给他鞠躬:老先生,我在修行时,我的上师对我说,只要我的心脏,我的发心,是一种祝福的心态,我心脏蹦出来的血,都是带着祝福的;当血流往视网膜的时候,我的祝福就伴随者我的目光祝福出去了。
老先生,我祝福您,健康长寿,我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康健富足。
老先生看到师父这种谈吐,立刻双手合十:对不起,小师父,打搅您了。
师父这才再次回到台上演讲。
后来师父回去后觉得这么说不太对,容易让科学工作者产生歧义,其实这就是咱发的愿。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能够接收到,于是就改成了:目光所及,皆是祝福。
实质上这是一种愿力,这是一种祝福。
这个世界上诸苦多了,就是因为他不能出离,执着自己的念想,想的各种念头,要么执着自己的肉身,要么执着自己的情绪,在这里面非常难出离。
你自己苦的跟啥似的,怎么祝福这个世界?换句话说,自己还在苦海里面,不可能祝福别人,那怎么生出离心呢?
现实中我们总是攀比,我比你有钱,有智慧,比你漂亮,我的车比你好。比来比去都是痛苦。
不比了,我祝福,这是出离的一种方法,目光所及皆是祝福,我想不通不想,我就祝福,我无论见到谁都是祝福,你就是光,如果出离心生出来,就没烦恼了。
人的执着,就执着在我的身体是我,我的思维是我,情绪是我的,执着在这三样东西上。
出离心生出来后,你可以烦恼,但你能看到你烦恼,让你烦恼的是那个人,你不烦恼就可以了,这就是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