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是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有人问大师:“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读书有什么意义?”
大师答:“当你还是个孩子时,你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它们都化作了营养,滋养了你,长成了肌骨和血肉。”
读书,看似没有用,但是,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读书,能让你视野开阔,心境高远,知书达理,增长智慧。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读书陶冶人的情操,改进人的心智,让人日渐精进,去感知和触达世界万物。

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举手投足见雅俗,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广其识则天地阔,人的时间、精力、阅历终归有限。通过读书,洞察世事,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了解国际形势、经济动态、时政新闻。遍览古今,或与屈子行吟江畔,或与诗仙醉卧瑶池,和前辈先贤进行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读书内修于心,外修于行。 才能活得智慧,淡定,精神越来越丰腴,灵魂越来越高贵。
精神世界的富足,让人对人生的理解,对幸福的感知,不依赖于外物,而源自于内在的因素。读书之乐趣,冷暖甘甜自知。

学海无涯苦做舟,读书没有捷径可循,唯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方能有所修为。
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东升,中间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就无法打瞌睡,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凭着这股劲,孙敬终于成为当世大学者。
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能让人生慧,明道,开悟,提升涵养,沉淀思想,升华灵魂。(韩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