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刚开始拍照的时候,都会被告知,想要把照片拍好,首先就是要拍的清楚,越清楚越好。
当然在摄影里清楚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焦问题,你所拍摄的主体必须要切实合焦,如果主体都失焦虚掉那这张照片多半也就废掉了。而另一方面的含义则是硬件本身的问题,由于某些镜头素质并不是那么高,导致拍出来的照片也就不那么「锐」。
锐度真的很重要吗?为什么时至今日在摄影器材的评测上依然还是经常会看到 X00% 放大照片以查看锐度作为相机(镜头)好坏的评判标准?
首先说锐度真的很重要,它是一张照片是否能够清楚的展现主体的前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的作用却被肆意的放大了,技术总是在进步的,可以说在今天,除非是一些塑料镜头的玩具相机,否则大部分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的锐度对我们普通大众的日常拍摄来说都是足够的了。
拍照无非有两种目的,内容和形式,对于以形式为主的照片,我们总是希望细节能够越完美越好,对于那些靠细节吃饭的商业摄影师和风景摄影师来说,锐度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大众,就大可不必如此纠结了,毕竟对我们来说,内容更加重要,况且也不会有人 100% 放大你的照片来看,你更不会将自己的照片打印出两层楼高的大小。
IMAX 技术让电影越来越清晰,那么在 IMAX 诞生之前,那些以传统手法每秒 24 帧胶片拍摄的,甚至是用超八拍摄的好电影就不再是好电影了么?不,它们永远是伟大的电影。
过了半个世纪,Magnum 摄影师们拍摄的照片可能在清晰度上会完败于现代摄影技术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但是那些经过时间历练的照片依然是伟大的照片。
不是因为形式,而是因为内容。如果你捕捉到一个温暖的瞬间,让别人一看到你的照片就会会心一笑,那肯定是因为照片所承载的内容,是因为照片里的人,因为照片里的事,而不是锐度,不是因为这张照片有多么多么的清楚。对于任何一张好照片来说,内容永远是王,过去是,现在是,永远都是。清晰度能保证我们看清画面中的内容,但是对于那些经典的照片,没有一张需要我们放大到 100% 来看,即使有略微的失焦,也并不会影响当下所记录的那个瞬间。
如果要来做评测,大部分的胶片摄影相对于现代数码摄影,在锐度上一定会惨败,但是对于画面的表现却不能以锐度来评价。数码照片太过完美,就像是现实的复制,像外科医生手中的刀一样清晰的将现实中的画面切割出来。
但是照片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能够完美的反映现实,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出拍摄者的内心世界,包括拍下这个画面时的情绪,以及对周遭世界的看法。按快门复制现实谁都会,但是要将拍照行为艺术化就需要拍摄者的修为了。有的时候,失焦模糊的照片反而却更能反映出更多的兴趣和心境。
锐度的确很重要,但是也要明白对于现代摄影器材来说锐度早就不是个什么事儿了,我就不相信大部分的人能从屏幕大小的照片中看出什么区别,我更不相信当我们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的时候会首先考虑照片的锐度。
如果你只关心诸如锐度之类的指标而不是首先关心内容。
那我只能说,少年,你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