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假一放,我就开始准备过节吃的粽子。以往每到端午节不是妈妈煮好粽子让我带回来,就是婆婆发好粽子,让孩子带回来,我就是只有吃的份,其他的一律不管,日子过得悠哉乐哉。
话说回来,老天爷对谁都公平的,安逸的日子不能一直伴随你,这不去年端午节一过,婆婆病逝,我成了无人眷顾的儿媳妇;妈妈呢,也不甘落后,今年5月1日生病住院了,我也成了妈妈顾不上疼的苦闺女了,我这命呀怎么这么苦呢!
不行,不管是妈妈还是婆婆,都不能陪我一辈子,不能再遇到什么事情,说个我不会,就算了事,孩子们都长大了,不停地念叨:马上就过端午节了,每年都是奶奶和姥姥发粽子给我们吃……虽然孩子们不敢过多的埋怨我,但我又不傻,奶奶不在了,姥姥病了,今年谁给我们的粽子买单?孩子们,今年妈妈一定让你们端午节吃上粽子。
说干就干,一放假我就忙着买江米、粽叶、花生米、红枣……妈妈正好假日也回来了,可以看着我发粽子。五月初二吃过晚饭,我顺手拎出一桶软米,用妈妈告诉我的方法泡上,妈妈告诉我到明天晚上就可以发粽子了。
第二天学生没有写完作业,我回到家已经7点多了,赶紧给妈妈和孩子们做好饭,顾不上吃一口,就开始动手了,回忆着妈妈曾经交给我的方法和妈妈的现场指导,很快我发粽子得心应手,看着一个个被我攻下的棱角分明的粽子,越发越带劲,根本就顾不上吃一口饭,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一大锅粽子完成了,我喜滋滋地向妈妈和孩子们炫耀:你们看,我发的粽子漂亮吧,标准吧?妈妈不住地夸我:你就会发,不错。孩子们的情绪就没有那么高涨,也许注定我不会成功,一个个不屑一顾地撇嘴,我想:小兔崽子们,等到明天粽子煮好了,谁不给我说几句好话谁就别吃,哼,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第二天早上我又回坛岭头办事,中午我回到家直奔厨房,想去煮粽子,妈妈和大女儿已经煮上了,看样子还不是刚上火,“妈,煮上了,我还说我回来煮吧,怕你端不动。”“懿晗在家,孩子煮的。”“妈,那咱们都去休息一会儿,煮着吧。”说着,我掀开锅盖看了看,哦,还不错看着锅里快要煮好的粽子,我心里暗喜:我的劳动成果马上就出来了,是骡子是马很快就有结果了,先睡一觉吧。
睡醒了之后,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厨房,我一把把锅盖掀开,咦,这怎么和以前我吃点粽子不一样呢?煮着的米溅到外面不会成花状呀,这怎么快看不见了?不会是泡错米了吧?不会呀,我明明把软米装在这桶里了呀,怎么会是这样呢?不会,不会,一定不会弄错的。但是又怎么看也不是我以前吃的粽子呀,来一个尝尝不就知道了。“妮儿,你泡错了米,这不是软米,是小米。”我不甘心,用筷子夹了一个,手感也不一样呀,刚煮好的粽子黏黏的,软软的,有一股粽叶的清香,让人看着就会垂涎三尺,而我手中的粽子却是硬邦邦的,再看看锅里,全都是煮飞了的米,这时妈妈也睡醒了,靠近锅边一看:“妮儿,泡错米了,这是小米。软米像咱这么煮根本就煮不飞。”“不对呀,我明明就是把软米放在这桶里了,怎么会这样呢?这米还不定几年了,幸亏是旧米。”看着煮好的一个个像铁锤似的粽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吃吧不能吃;不吃吧又不甘心,白白浪费了我那么多的精力时间,最关键是还有我的那支庞大的队伍--孩子们怎么看我,当初他们都不支持我,因为我没有独自做过,这正中了人家的下怀,可怎么办?咱让人家都瞧,瞧什么?瞧这一大锅不能吃的粽子吗?好在孩子们懂事,已经过了我炫耀劳动成果的时候,知道我这次没能把粽子做好,没有一个人提及,谢谢我的有先见之明的孩子们,不过你们放心,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会让你们像平时一样把节日过了,重新来过,不过这次不是软米,而是江米……
看着煮好的没有看相也不能吃的一大锅粽子……唉!我怎么连这点事儿都做不好,还能做点什么呢?彻头彻尾地又败了一次家。唉!老侯又该说那话了“你个败家娘们,败家娘们,败家的老娘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