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惚惚,自成为心理儿女以来,已有8、9个年头,回首过往,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开心过。
2019年大学毕业时,在考研热的浪潮下,我报考了心理学312,一志愿未上线,但侥幸过了国家线,根据以往经验,这意味着至少能保研本校。然而,结果出人意料,我没有上岸,当年的考研人数猛增,其中,心理学因为其学科属性被莘莘学子所青睐,分数水涨船高,我破天荒地落选。此后,考研人数继续持猛增趋势,上岸分数就像新时代大跃进浪潮下的高KPI,“380分没进面”“400分都没上岸”“最高分410分”“最高分420”,一时间,高手如云,纷纷以研究生的身份投入伟大心理事业的建设中去。而心理学则被各大网站宣传为“高收入”“好就业”的朝阳行业。时至今日,再次上网搜索相关考研讯息,“心理考研就业怎么样”话题下的相关回答则以劝退为主,一时间,令人唏嘘。
从2019年到2023年年末,心理考研就像时代浪花下的螃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后悔,并成功地被拍死在岸上。
我想,这与现代社会中各个群体先逐利后失利的状况有关。首先,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因为其考试科目没有数学,且读背内容较多,被培训机构选中,并被大肆宣传,心理以某种奇异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视野。其次,大多数人提到“我对心理很感兴趣”“我想要解决内心的心理问题”,恰好有心理这么一个“简单”的“朝阳行业”,所以心理再次被大众选中。最后,上岸的心理人在经过研究生3年的折磨并带着最初的幻想来到现实世界时,却失望地发现,这个专业除了能当心理老师(这个学校里面鄙视链的底端)外,大多数人走上了考公务员三不限岗位,而大众“最熟悉”的心理咨询却鱼龙混杂,被各方野路子玩家所占据,劣币继续驱逐良币,于是,心理考研完成了从唱好到唱衰的完美转变。
心理人有自己的繁花吗?这个繁花是LED屏上的虚假的光影变幻,还是内心深处给予从业者希望和力量的花儿呢?这真是一个问题!
最近,我关注到三联生活周刊上关于心理话题的专栏,猛然发现,这些深度采访的报道,竟然比我所接触的心理圈子更加深刻地阐述心理论题,那个瞬间,我又迷茫了。我一向自诩出身心理top5学校,身边的人又都是名校心理本硕研究生,对心理的见地自然是“更高一筹”的,工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至少对心理的理解还是有深度的,而如今,我竟连这点“可怜的骄傲”也被打碎了,心理带给我的是什么呢?它没有修通我和周围世界的精神物质链接,我也没有在这个沃土上开出自己的花朵,它对我来说,真的是失败的一次遇见!相反,当我读到那些深入人心的文字时,心灵反而得到了治愈一样,他在为我打开身心连接四方的通道,在那里,似乎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繁花,至此,我想对心理说“F* you”“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