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喜马拉雅上听了《周易·五行》的录音讲座,说实话,一直以来对于这样晦涩难懂的周易文化来说,我是非常感兴趣的,但苦于自己没有什么基础,所以我准备从头开始,一点点的啃,一点点的学。
虽然过程可能有些困难,但我相信不管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只要全身心的投入钻研,就一定有吃透的那天。
于是,利用下班坐公交车的时间,我听了周易的天干地支篇。
对于天干地支没有接触过这两个名词的人,可能很容易搞混,毕竟现代社会,大家习惯于使用二十四小时来计算一天的时间,很少再有人去运用传统的天干地支来区分。但对于天干、地支,却是数千年老祖宗留下来宝贵经验积累,它的出现、解释及应用都具有非常宝贵的科学价值。
针对这样富有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知识,我们不妨来重温了解一下。
天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共10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于天干,我们也不陌生吧,有没有回忆起学生时代,老师总会在你的作业本上批个甲乙丙丁,用于对作业完成的好坏程度做评价呢?
而十天干,又有分别代表的属性及方位,其中:
甲、乙为木、东方
丙、丁为火、南方
戊、己为土、中央
庚、辛为金、西方
壬、癸为水、北方
当然,天干也有阴阳之分,比如:
甲、丙、戊、庚、壬,属阳。
乙、丁、己、辛、癸,属阴。
地支:十二地支,也叫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
这样讲来,对于地支我们也不陌生,因为从小时候起,大人们就会叫我们背生肖,而每个生肖前面,必定会带这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对于地支十二个符号来说,也分为阴支和阳支两大类: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在过去,我们的祖先拿“天干”与“天干”相配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也用来记时。天干与地支的关系犹如树干与树枝的关系一样。
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地支每一个符号便代表一个月份,而一个月又有三旬,每一旬又有十天,于是将天干和地支组合起来,会出现六十种符号,用来记年、月、日,也就人们常说的六十甲子。
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一直沿用天干地支的方式计算时间,才使我们过去的历史有追溯的时间价值。
今天学到的知识虽然不多,但让我进一步了解到我们传统的文化知识,也感受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同事,也为我进一步学习易学知识开启了重要的大门。
支持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知识,继续加油,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