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的向往,由来已久。小时候爱吃西瓜,特别羡慕新疆围着火炉吃西瓜的那种感觉。
2017年4月,安排好假期做好攻略,便开始呼朋引伴准备出发。网上查询机票,南昌飞乌鲁木齐单程近三千,变通一下,从武汉出发往返只要一千三。坐火车到武汉遭遇晚点,再到机场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幸好飞机也是航班延误,赶上了。值机的时候经济舱已经没有位置了,免费升为头等舱,幸运!
享受着头等舱的待遇,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在凌晨一点多,抵达了向往已久的乌鲁木齐。休整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便离开乌市前往第一站:赛里木湖。
踏莎行·赛里木湖游记
(词林正韵)
杉塔连绵,雪峰环绕,
冰封千里湖山俏。
霞披雾笼寂无声,云开日现惊飞鸟。
缓步闲游,随心戏闹,
寻光觅影斜阳照。
满怀意兴忘归期,无眠月色星空缈。
四月的赛湖,在冰雪的妆裹下显得倍加妖娆,远处的天山和环绕的云雾,预示着又一场风雪即将来临。赛湖四周的雪峰上,生长着许多千年的云杉,一颗颗高耸入云,仿佛是刺向天空的利剑。天空上雪地里偶尔可见到有珍稀的金雕飞过,可惜在车上,没办法拍摄下来。
离开赛湖的时候果然下起了大雪。一路雪地穿行经过了气势雄伟的果子沟大桥,晚上就到了伊宁市。在伊宁吃到了新疆的特色主食:馕。
第二天早上直奔位于霍尔果斯的中华福寿山。霍城是一个边境小城,翻过中华福寿山就离哈萨克斯坦不远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霍城和南昌的时差有近四个小时,这里晚上九点钟太阳还没下山。登上中华福寿山,极目远眺,风景宜人,远处山坡的草地上还有马儿在悠闲地吃草。
吐尔根杏花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朋友们往年拍摄的照片里漫山遍野的野生杏花像一个个粉色的火把,点燃整个山谷,而我们到达前夜,因一场大雪,几乎所有的花蕾都凋零了。
背着一堆器材,租一匹马骑着是极好的选择,要说的是,这里骑马上下一起也才五六十块钱,非常便宜。
站在山顶看着山峦起伏,早上九点多初升的阳光照在山坡上,形成漂亮的光影对比,还有马儿在漫步,可惜的是杏花没有开,缺少了一些灵动。
七律·杏花沟赏花未开
(平水韵)
幽谷连绵茵草绿,苍云浩荡北风寒。
不辞路远追花季,暗恨春迟倚树干。
忽见晨光惊破晓,初升薄雾漫山峦。
世间际遇多如此,聚散难由且尽欢。
下山的时候,看着起伏的山坡在远处天山连绵雪峰的映衬下,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树和马儿相呼应,悠然自得中又显得格外的壮美。美景冲淡了遗憾,心绪也慢慢释怀。
接下来是那拉提草原。那拉提草原上充满着哈萨克族的传说,当然也少不了蒙古勇士的故事。那拉提草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骑马了,真正的高头大马,应该是属于伊犁马吧,骑在马背上特别舒适,即使是一路小跑,趟小河上下坡也没有觉得任何不适。八十块一小时的价格也是非常实在,所以大家都好好的享受了一把策马奔腾的畅快感觉。
离开那拉提,一路草原广阔,公路两边的远处是覆盖着白雪的天山山脉。在一处观景台停车休息的时候,偶遇了几位维族朋友,应该也是走累了,下车来打起了手鼓翩翩起舞。
继续前进,一路盘山,就到了天山著名的巩乃斯达坂。巩乃斯达坂海拔4300,此刻还是白雪覆盖,即使是正午的烈阳下,温度依然在零下十几度。在路边的平台上,七彩的经幡围绕着巨大的祭坛在风中飘扬,祭坛中间竖着一把巨大的钢叉,我至今没有明白这叉子代表什么。
出了巩乃斯达坂,就开始一路下山。一路的地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风蚀的像雅丹地貌,又有彩色的像是丹霞地貌,具体是什么,我没有办法考证,但确实很美。
下山之后就进入了吐鲁番盆地。首先去参观了坎儿井。一直对这个伟大工程怀有极大的敬意,吐鲁番之所以能够盛产各类瓜果,这个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宏伟地下灌溉工程功不可没。
据说吐鲁番的坎儿井地下暗渠总长度超过五千公里,遍布整个吐鲁番盆地,即使是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它也能将天山以及周边其他山脉融化的雪水引到这里,用以浇灌瓜果和供人日常生活。
吐鲁番最为著名的就是瓜果了,因我们来的时节并不是瓜果季,葡萄沟的葡萄才堪堪发芽,其他瓜果也差不多,只能看着葡萄藤默默咽口水了。
其实新疆没有传说中的如何的乱,只是边境地区比其他地方管理严格一些罢了。高速公路进出城区的口子上有一些检查站,都有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只需要用身份证刷一下就好了,对于旅游的团队来说,并不是多麻烦的事,相反,严格的管理让人更安心。而在城区里,正常的生活并没有收到什么影响。
晚上的吐鲁番虽没有我们南方这么热闹,却也是很多地方都灯火通明。问过路边执勤的警察,找到夜市,点上一些烤肉,一些小菜,当然还有著名的馕坑肉。大家在美食的诱惑下,大快朵颐。
(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