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爆文的写作模式吗?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么一定要看这篇文章,如果答案是YES,那么就更要看这篇文章了。
几年前买了一本书《金字塔原理》,当时胡乱翻完了以后,觉得这本书实在是枯燥,于是就把它打入了冷宫,直到最近,因为发现自己写作的逻辑不强,想起了还有这么一本关于逻辑的书,于是就把它找出来,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到我的,没想到竟然在书中无意间发现原来那些爆文都在用书中的这个模式。
下面我就用案例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模式吧。
这个模式有一个名字叫做“序言”,序言涉及了四个要素:背景,冲突,疑问,答案,在序言的一般模式是先说明发生冲突的背景,以及冲突引发的疑问,而这个疑问正是你的文章将要回答的。用图形表示如下:
也许看了上面的图形,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说许多爆文都在用上面这个写作公式,所以接下来我将选择两篇爆文来做实例分析。(不讨论文章好坏)
第一篇实例分析:《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如下图所示:
这篇文章完全符合“序言”模式,而且也可以看出作为背景的现象案例不是随便选的,而是要有冲突,能够引发读者的疑问,并且作者要想出一个解决或者解释这个疑问的答案来,然后开始论证这个答案。
考虑到有些人没有看过这篇文章,所以我从简书上选择了一个经常上首页的作者槽值,以她最近的一篇文章来做第二个案例分析。
第二篇案例分析 《每个熬夜的人,其实都是想死》,如下图所示:
看了上面这个案例,也许你对“序言”模式有了更好的理解,但是有三种情况要特别说明一下。
一、背景,冲突,疑问,答案的顺序是可以调换的。不同的顺序会导致不同的文章风格,标准顺序式是背景-冲突-疑问-答案。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写作习惯来灵活选择。
二、一般不需要直接写出疑问。序言的目的是引发读者的疑问,一般来说看到冲突读者心里会自动产生疑问,所以不需要写出明确的疑问。
三、答案不用太直白。由于要考虑到文章的传播性,所以答案可能会经过处理,以至于更容易吸引大家。也就是俗话说的“起标题”,就像“每个熬夜的人,其实都是想死”这个标题所对应的答案就是“呼吁大家早睡”,然而很明显前者比后者更吸引人。
文章写到这是不是该收尾了呢?不,上面只是今天文章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写出爆文,请做好心理准备看下面的内容。
写作技巧就像是罩在作品上的一层雾,让你看不见作品本身的荒芜。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用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最适合不过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于是提起笔来想把它分享给全世界的人,但是当发现自己写不出,或者自己写出来的效果没有想象中的好时,人们就会开始思考为什么。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写不出是缺乏“写作技巧”或者“缺乏训练”,而不是承认自己肚子里墨水少。导致这种现象的表面原因有很多,归根究底只有一种:写作技巧看起来比阅读积累容易的多。
就像所有人都以为有了武功秘籍里的招式就可以成为武林高手,而没有想过要发挥出招式的威力需要深厚的内功。
所以写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我看来写作就像数学函数y=f(x),那么在有了f(也就是上文的写作模式)的情况下,会得出跟别人一样的y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个代表素材和理解的X是要经过长期的阅读和观察才能有的。所以哪怕你跟别人有了同样的f和y,如果你的X是0,那么你的y也就相当于0了。
所以要想写出爆文,Y,F,X三个缺一不可。(我真的不是在说数学呀)
本文已经给出了一个F,那么在知晓F的情况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备Y和X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情况来判断:
一、同样的现象,看完别人的文章以后才发现原来可以有这样的观点。说明不具备Y(答案)
二、看到一篇文章,发现自己想的跟作者一样,但是无法论证这个答案,说明不具备X(阅读量少,素材积累少)
总而言之,写作这回事,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了。所以如果套用了爆文的写作模式,却还是写不出好文,那就不要再死磕写作技巧了,而是静下心来,保持平稳的心情,去慢慢打磨自己的Y以及积累自己的X吧。
这是我的文集《开始写,慢慢作》的系列文章,以后会陆续更新相关文章,与大家共勉。如果喜欢今天的分享就请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