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儿童的美术语言
作者:黄露
毕加索说:“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么样像孩子一样画画。”没错,儿童时期的想象力是难能宝贵的,就像成年的你无法再天马行空的想象一样。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回到第一原理思维:儿童是否用自己的美术语言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关于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历史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回答:只要美术还被是为一种特殊的、只被少数人拥有的技能,那么它的普及教育历程就注定是脆弱的和易受攻击的。而且,从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能给儿童的创作如此多的自由。
举例:
顺应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规律设计课程
基于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划分,将儿童绘画发展描述为六个阶段:涂鸦期(2~4岁)—前图式期(4~7岁)—图式期(7~9岁)—写实萌芽期(9~11岁)—拟写实期(11~13岁)—决定期(青少年期)。
涂鸦期概括为:无目的涂鸦(2岁左右)—有目的涂鸦(3岁左右)—有计划的涂鸦(3~4岁)三个阶段。如无目的涂鸦主角是手,大脑只是配角,幼儿用整只手抓住笔,以肩、肘、腕及手指画出螺旋形的形状和上下往返的线。这个阶段最好什么都不要教,用语言和辅助行为鼓励幼儿进行运动训练就好;
前图式期概括为:象征期(4~6岁)—意象期(5~7岁)两个阶段。随着象征期儿童不断确认概念与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当他们听到与形象对应的词汇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对该事物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都是独特的、活生生的、只属于幼儿自己的,它与成年人创作的简笔画有本质的区别。
儿童作品课程中的艺术作品选择机制
优质的儿童艺术教育应该包含三个部分:艺术创作、艺术奖赏、艺术讨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识。目前儿童教育项目中有大量是第一部分内容,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则被忽视了。
随着价值多元时代的到来,儿童的生活和发展遭遇越来越多的价值危机,选择那些负载着善良、勇敢、正直、坚持等正向价值的作品是教师选择的“应然”态度。
本书分为五章:
1、线条的魅力—运用线条的规律分析;
2、形象的解码—形象表现能力和规律;
3、色彩的破译—色彩语言的表达;
4、空间的发展—儿童空间与艺术家空间的表现;
5、画画的组织—画画组织原理解读与运用;
文字与图片案例的结合,从儿童的作品中解读儿童的心理,了解儿童画背后的意义,儿童美术不止是单纯的美术,而是真正的关爱儿童身心健康。
黄露老师又一本写给儿童美术老师、儿童美术从业者、儿童心理研究者及即将踏入儿童美术行业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