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人生在自己手里
《史记》中,日者列传被放到了最后,不知是不是司马迁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仰慕。《日者列传》说的是占卜者的故事,表面上写的是神鬼之事,可里子里,司马迁要借司马季主之口表达了他对所谓的达官贵人、贤明之士的批判。
高人雅士,贾谊和宋忠,见过了世间三公九卿、王侯将相,听说世间贤人不是在朝堂就是成了良医或是占卜者,所以就想去见见卜者是否真有实才。找到了司马季主,听了课,开了座谈会,被司马季主的学识惊到了,就问他有这么高的学识,为什么从事的是占卜这种卑微的行当。司马季主就问“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於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曰:「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对于贤才的定义标准,司马季主和贾宜、宋忠就不在一个维度上。在贾、宋认为高官厚禄者是世人都认为是高尚的,是贤能的人,应该得到那个高位。是用位高权重来评判一个人是否贤明。在他们的认识中,朝中的权贵大臣们就是有才华的贤士。能为国家出力的就是有才能的贤明之人。而司马季主就回答他们:“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韱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比周宾正,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於操白刃劫人者也。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於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司马季主说的是:“大凡贤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下来;他们称誉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顾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己任。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位居显位也不恭敬他;看到染有污点的人,虽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以为喜,失去富贵荣华也不以为恨;如果不是他的过错,虽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勾引,以利益相诱导;植党营私,排斥正人君子,以骗取尊宠美誉,以享受公家俸禄;谋求个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夺农民的财产;依仗官位逞威风,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横暴:好像与手持利刃威胁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刚做官时,竭力耍弄巧诈伎俩,粉饰虚假的功劳,拿着华而不实的文书去欺骗君王,以便爬上高位;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说成实的,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把少的改为多的,以求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到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有,不顾父母亲人死活,专做犯法害民勾当,肆意挥霍,虚耗公家: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是高明贤能者呢?”
这点就看出,贾、宋二人身在官场,做为既得利益者之一,自然要按官场的规则看问题,想问题,身在山中不识山的真面目,而司马季主则是站在边上,看着人世间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芸芸众生。看透了社会中所谓高门显贵的行事做风格,在人们都蜂拥而来之时,他则置身世外,不断探寻自然的运行之道,把自然之道传播给国家的君主和百姓,让他们根据自己占卜做出选择。这就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就象庄子一样,置身俗世之外,只是一心求得自己精神上的独立。世间的事物运行规则是不断变化的,现在的所谓高人雅士开口闭口先王之道,可先王之道流传下来这么多年,也只是在先王之时才有作用。现在真正的君子是要找到的是这世间变化的内在规律,帮助百姓去消除灾祸,改善生活。而不是只靠口才借着先王的事迹去忽悠君王和百姓。
这是司马迁借司马季主的口对所有统治者的控诉,批判他们为了权利而不择手段,不顾礼仪兼耻,更不会想到百姓的生活;做事不遵守自然规律,只知道残害生灵满足私欲,而不能为天下百姓带来福利。这样的君王和大臣都是昏庸无道之人,不配称为君子。而真正的君子是那些默默为君王奉献智慧,以劝导君王用贤才良策管理国家。教化百姓,开启民智,以使百姓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