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回到过去,这是很多人都做过的假设。可我却要“带着意识”,为什么呢?因为我怕脑袋一清空,无人逼迫更无人引导,自己活的还不如现在。在有限的经历里,我终于咂摸出可以指导过去自己的些许感悟,也分享给能够看得见的有缘人。
如果可以带着意识回到过去,我会让自己更努力一些,具体一点是从初中开始更努力地学习。从小我便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到了初中便达到了鼎盛,初二一年只有一次不是班级第一,初三和复习生在一个班,虽有几次侥幸成绩还不错,可那时已经初现盛极而衰的端倪,直到高中我还抱着冲进年级前十的幻想,而从未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法和效率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很多年后开始回味,我才终于承认,自己早已在辉煌的顶峰迷失,沉浸在别人的夸奖里扑不下身子,没有积极寻求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办法,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幻想”和“侥幸”。关于学习这一段,后续我还会做具体的反思。
为什么将自己努力的起点定位到初中呢?因为我觉得,初中是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培养的重要阶段。新增科目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对思维习惯的冲击容易忽视,快班和慢班、复习生和直读生等竞争关系的建立也让学生们尚不稳定的脆弱心理波动起伏较大。如果我当时能够懂得这些,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那么我一定能考到一所更好的高中,也就能考进一所更好的大学。
如果能够带着意识回到过去,我会选择一个实用性更强、就业适配度更高、能够有持续发展空间并且随着时间积累含金量更高的大学专业。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有机会选择医生这个行业,但却被无情扼杀。尤其在疫情之下,作为医生要牺牲奉献很多,但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曾经错过所以才更加向往吧。如果当年选的是这样一条路,我可能也不会整天为自己碌碌无为而痛苦焦虑了。说得现实点,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多一些医生朋友,而且如果能够持续在这个领域深耕,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而不用担心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被社会淘汰。
如果能够带着意识回到过去,我会在就业之初就规划好自己的发展路径,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要去什么样的岗位锻炼,要积累什么样的能力和经历。三十岁之前,在我满腔热血、精力无限的时候,我没有这样的意识要去做一个职业规划。三十岁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再无年龄和能力优势,只能等着被边缘化,除了终日惶惶,我找不到改变的办法。
说了这么多如果,可能有的朋友看出来了,为什么没有当下呢?是的,我也发现这种状态持续很久了,自己一直沉浸在追念“如果过去怎样”,而不从当下去努力和改变,持续性迷茫,间歇性抑郁,不想从睡梦中睁开眼,看不到以后的路,这种病态折磨我很久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走出来,只能求助大家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