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英语学习
Can a Broken Heart Really Break Your Hear
Is there anything more painful than losing someone you love?
Whether it be the end of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or the death of someone you care about deeply, a broken heart is one of the most emotionally intense experiences any of us will ever go through.
There is no doubt that losing a loved one can greatly affect your emotional and mental state, but what are the physical effects on the body? And can a broken heart actually break your heart?
You may be surprised to hear that there is a condition called "broken heart syndrome," the condition triggered by an onset of emotional distress.
This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intense emotional or physical stress can cause rapid and severe heart muscle weakness. This condition can occur following a variety of emotional stressors such as grief, fear, extreme anger, and surprise.
一颗破碎的心真的能让你心碎吗?
有什么比失去你爱的人更痛苦的吗?
无论是一段浪漫关系的结束,还是一个你深爱的人的去世,破碎的心是我们任何人都会经历的最强烈的情感体验之一。
毫无疑问,失去心爱的人会极大地影响你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一颗破碎的心真的能让你心碎吗?
你可能会惊讶地听说有一种叫做“心碎综合征”的病症,这种病症是由情绪困扰引发的。
这种情况下,强烈的情绪或身体压力会导致快速和严重的心肌无力。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各种情绪压力下,如悲伤、恐惧、极度愤怒和惊讶。
The symptoms of broken heart syndrome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a heart attack, and they can include chest pain, shortness of breath, low blood pressure and temporary heart failure.
In addition, the broken heart syndrome tends to go away rather quickly and rarely causes fatalities or permanent heart damage.
So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previously posed, a broken heart can in fact affect the physical body. If you have recently experienced an intense emotional experience, it is natural that it may manifest in the form of pain and fatigue.
心碎综合征的症状与心脏病发作的症状非常相似,包括胸痛、呼吸急促、低血压和暂时性心力衰竭。
此外,心碎综合征往往很快消失,很少造成死亡或永久性心脏损害。
所以要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一颗破碎的心其实可以影响身体。如果你最近经历过一次强烈的情绪体验,它很自然地会以疼痛和疲劳的形式表现出来。
美文阅读笔记
㈠
话说,原来你要是想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方法很简单,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一件事,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是反过来想想,我自己要是在这个处境下,我会怎么想,基本上也就可以推断出别人的想法了。
这个方法,我们这代人用了很多年,一直很好用。但是这几年,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方法不灵了。两个原因:第一,社会更多元化了,人和人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第二,其实也是因为我们自己在一个领域扎得越来越深,就越不知道不在这个领域里的人是怎么想的。
有一个词叫“知识的诅咒”。你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行的,因为你没有竞争力。但是,如果你过于强调某种专业知识呢?你也就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认知牢笼。
这么说来,人一生的学习,就要分成两个阶段了:第一个阶段,是学习知识,建立竞争力;第二个阶段,是走出知识的牢笼,重新建立同理心。
㈡我身边有位大姐,年过五十,穿衣打扮却总是带着青春色彩,她说这是永远不甘心被时光打败的标志。开始的时候,大家很欣赏她的这种生活态度。可是,凡事有度,她太在乎自己的年龄,太在乎别人说自己老,有一次,有人叫了她一句“老王”,她便不依不饶地和那人闹了半天。最后那人生气地说:“你这个岁数叫你老王过分吗?我看你不是跟我过不去,是跟你自己的岁数过不去!”
虽然大家都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可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谁真的只是靠脸活着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靠的是内在的涵养和修为。没有谁仅仅因为年华老去而遭到别人的厌恶,杨绛先生一百多岁时依旧那么有魅力。人要顺应年龄的变化规律,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哪个阶段,适当调整自己。就如同植物一样,顺应四时的寒暑变化,春季萌发,夏季繁荣,秋季叶落,冬季休整,如此,生命才能长久。
不与时光计较,便能活得舒适安心,洒脱自然。
㈢前两天来到一家咖啡厅,注意到了两个现象:有一位中年女性,着装朴素,静静地坐在角落处喝咖啡,临走之前将桌上的杯子、盘子和所有垃圾归拢,方便服务员收拾和他人就座后才离开。重点是,咖啡厅并没有要求顾客自己收拾。
另一位女性,着装时尚、行为干练,只见她在桌上垫了一张白纸,把电脑搁在桌面。过了一会儿她接了个电话,毫无顾忌地大声讲了将近二十分钟。电话结束后她离开了咖啡厅,但她的桌面杯盘狼藉。
前后两者的行为对比起来,实在让人唏嘘。
陈丹青谈过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在大学厕所里,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跑过来站在他后面大声说:“你是不是陈老师?我是从江西来的,我要跟你照个相。”
“我当时非常尴尬,因为我正在方便。” 然而出了厕所,年轻人早已准备好了照相机,把陈丹青像人质一样一把夹住,不由分说就拍照。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毫不顾及当事人的感受,忘记了与人相处最基本的礼仪就是谈吐举止间不让人感到难堪。
叶淑穗回忆起第一次见周作人,对周老的为人大为钦佩。当时,他们一群朋友按指引来到周作人的家,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
开门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
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往这排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周作人的这一行为,虽说让来访的客人多走了几步路,但这一切,正是一个大家才有的风度。
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让人难堪,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㈣三十岁那年,我获得文艺杂志《群像》的新人奖,以作家身份正式出道。那时候,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虽然谈不上多么丰富,却比普通人有些不同的意趣。通常大家都是先从大学毕业,接着就业,隔一段时间后再结婚。其实我原先也打算这么做。因为这么做,是世间约定俗成的顺序。而且我几乎从来没有过狂妄的念头,要与世情背道而驰。实际上,我却是先结婚,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然后才终于毕业离校的,与通常的顺序正好相反。这该说是顺其自然呢,还是身不由己、木已成舟呢?总之,人生很难按部就班地依照既定方针运转。
反正我是一开始先结了婚,又讨厌进公司就职,就决定自己开家小店。那是一家播放爵士乐唱片,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的小店。因为我当时沉溺于爵士乐(现在也经常听),只要能从早到晚听喜欢的音乐就行啦!就是出于这个非常单纯、某种意义上颇有些草率的想法,我开了店。我还没毕业便结了婚,当然不会有什么资金,于是和太太两个人在三年里同时打了好几份工,总之是拼命攒钱,然后再四处举债。就这样,我们用东拼西凑来的钱在国分寺车站的南口开了一家小店。那是1974年的事。
值得庆幸的是,那时候年轻人开店不像现在这样要耗费巨资,所以和我一样“不想进公司上班”“不愿向体制摇尾乞怜”的人,就到处开起小店来,诸如咖啡馆、小饭馆、杂货店和书店。我的小店周边也有好几家同龄人经营的店。血气方刚、貌似学生运动落魄者的家伙们也在四周晃来晃去。整个世间好像还有不少类似“缝隙”的地方,只要走运,找到适合自己的“缝隙”,就好歹能生存下去。那是一个虽然事事粗枝大叶,却也不乏乐趣的时代。
我把从前用过的立式钢琴从家里搬过来,周末在店里举办现场演奏会。武藏野一带住着许多爵士乐乐手,尽管演出费低廉,大家却总是快快活活地赶来表演。像向井滋春啦,高濑亚纪啦,杉本喜代志啦,大友义雄啦,植松孝夫啦,古泽良治郎啦,渡边文男啦,可真让人开心啊。他们也罢,我也罢,大家都很年轻,干劲十足。遗憾的是,大家都没赚到什么钱。
虽说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毕竟负债累累,偿还债务颇为艰苦。我们不单向银行举债,还向朋友借款。好在向朋友借的钱没过几年我就连本带利还清了。我们每天早起晚睡、省吃俭用,终于偿清了欠债,尽管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当时我们过着非常节俭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甚至连一只闹钟都没有。也没有取暖设施,寒夜里只好紧紧搂着家里养的几只猫咪睡觉,猫咪们也使劲往我们身上贴过来。
我们每个月都要偿还银行的贷款,有一次怎么也筹不到钱,夫妻俩低着头走在深夜的路上,拾到掉在地上的皱巴巴的钞票。不知该说是共时性原理,还是某种冥冥中的指引,那偏巧就是我们需要的金额。第二天,我们再还不上贷款的话,银行就会收取违约金,简直是捡回了一条小命(我的人生路上不知何故经常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本来这笔钱应该上交给警察,可那时我压根儿就没有力气说漂亮话。对不起了……事到如今,再来道歉也无济于事。我愿意以其他方式尽可能地返还给社会。
我无意在这里倾吐委屈,总之是想说,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一直生活得十分艰辛。当然,世上际遇更惨的人不计其数。在他们看来,我的境遇恐怕只能算小菜一碟:“哼,这哪里算得上什么艰辛!”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没错,但一归一,二归二,对我而言这已经足够艰辛了。
然而也很快乐,这同样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年轻,又非常健康,最主要的是可以整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店面虽小,却也算是一国之君、一城之主。无须行色匆匆地挤在满员的电车里赶去上班,也无须出席枯燥无聊的会议,更不必冲着令人生厌的老板点头哈腰,还能结识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兴味盎然的人。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社会学习。说“社会学习”似乎太直白,显得傻气,总之就是长大成人了。我好几次差点头撞南墙,却在千钧一发之际全身而退。也曾遇到过污言秽语,也曾遭人使坏,闹得满腹怨气。当时,仅仅因为是做“酒水生意”的,就会无端地受到社会歧视,不但要残酷地驱使肉体,还得事事沉默忍耐,有时还得把醉酒闹事的酒鬼踢出店门。狂风袭来时,只能缩起脑袋硬扛。总之我别无所求,一心只想把小店撑下去,慢慢还清欠债。
不过,总算心无旁骛地度过了这段艰苦岁月,而且没有遭受重创,好歹得以保全性命,来到了稍稍开阔平坦的场所。略作喘息之后,我环顾四周,只见眼前展现出一片从未见过的全新风景,风景中站着一个全新的自己——简而言之就是这样。回过神来,我多少变得比以前坚强了一些,似乎多少(不过是一星半点)也增长了一些智慧。
我丝毫没有奉劝诸位“人生路上要尽量多吃苦头”的意思。老实说,我觉得假如不吃苦头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吃更好。毫无疑问,吃苦受难绝不是乐事一桩,只怕还有人因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重整旗鼓。不过,假如您此时此刻刚好陷入了困境,正饱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诉您:“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也不知道这话能否成为慰藉,不过请您这样换位思考、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