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二十五岁时在做什么?
刚出校门,还在努力适应新的工作?刚谈恋爱,与恋人酸甜苦辣?或是沉迷于人生初次的大的变化中无法自拔?
每个人都有一个二十五岁,《少年维持的烦恼》作者歌德正是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写下这本于当时来说石破天惊的小说,他写的是二十五岁的烦恼,也是二十五岁的人生救赎。
书中写的是年轻维持不幸的爱情经历和刚入社会所经历的挫折,因无法纾解而自杀的故事。
这是从年轻男性角度来写就的关于恋爱烦恼故事。
作者当时身处的德国,守旧而压抑,新生的年轻一代感到无法呼吸和绝望。
面对社会的许多不公时,他们内心始终无法感到安宁,也无法找到出路,从而衍生一种格格不入的疏离感,因厌世而想要孤独地逃亡。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关于大自然的描写令人心动,对于爱情的描写让人觉得过于幻想,似乎只是一个年轻人的白日梦。
从字里行间,你无法判断维特爱恋的绿蒂是不是真的有给他以诚实的回应。或许对方的关心和喜爱只是友谊,而并非其他。
如果这是一场单恋,他的烦恼不在于对方喜不喜欢他,而是他烦恼于自己得不到,而拥有她的人,始终不如自己这般,重视自己视若女神的人。
如果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恋,他的烦恼则在于女方受缚于道德与婚姻的枷锁,无法和他来一场坦然的私会。
从维特的角度看到的恋爱对象,不像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而是心中幻想造就的一个神。
情人眼里出西施。对你喜爱的,并投之以最大热情的人或事,是看不到任何瑕疵的。即使有,也会被完全忽视。
归根结底,这一切的烦恼只是自己的,没人可以代替你去感受。
也许少年的冲动本身就是一个梦,一场无痕的春梦。
而年少的爱情更像一场造神运动,是少年人求而未得的青春记念品。
而年轻的人们往往局限于当下的感受,不明白这只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种烦恼。
因为不是每一场爱恋都能修成正果,即使那些修成了正果的,也未必能幸福地走到最后。
当年华逝去,成为回忆里埋葬的过往,这也许就是作者为什么让“维特”死去的理由吧。
有人说,爱情是一场造神运动,而神坛也是祭坛。
但关键是,原来我恋爱过,苦痛过,生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