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简单心理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高璇,上节课我们讲了为什么缺失的界限会让我们痛苦,。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界限会带来哪些好处。比如说自由、创造力、责任感,还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为什么有了界限反而会更加有自由和创造力呢?从上节课中大家可能会听到这样一个信息,就是我们要充分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才能让TA发展,但这并不是界限的全部,我们可以把这些想象成一条线,孩子在这条线的里面,一方面我们要给予TA自由,让TA充分享受界限里面的这个空间,另一方面呢,这条线同时也是一条约束的线,让TA可以清晰的知道哪些是TA不可以做的。
一个健康的清晰的界限一定是这样双向的,就是说我知道我能做什么,我也知道我不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可能让很多家长感到迷惑,我身边就有朋友,他们特别害怕管束孩子,不敢对孩子说不,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生怕这样做了以后,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就好像在,在他们的心目中呢,自由的创造力和树立界限是两个非常对立的概念。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我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当孩子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的时候,大部分小孩就开始有了涂鸦的愿望,他们非常享受自己拿着一只小小的画笔,在墙上或者是纸上挥舞手臂的时候,就会留下一道道的轨迹,有一些提倡自由教育的家长会在这个时候允许孩子在家中的任何地方涂鸦。包括家具啊,地板啊,墙面等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够让孩子的创造力不受到局限,而其实那只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的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先想想什么叫创造力。创造,是自己动脑筋去完成一个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去寻找一些新的方法,来完成一个任务,。如果你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设置一个界限,一个框架,比方说,你在墙上有一块黑板或者贴一块黑板纸,那你对孩子说,你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涂鸦,但是呢不要超过这个范围,这就是给孩子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是给了她一个稍微有难度的任务,那么孩子就要去想去努力,怎样控制他手臂的力量,怎样握笔才能够在这个范围内尽情的涂抹,但是又不跳出这个框架,当他想办法去控制自己手臂的时候,他的控制能力就得到了发展,他的精细动作发展就又上了一个台阶,等她再大一点的时候呢,孩子能够真正的创作有内容的绘画了,那么你给他一张画纸,让她在上面画画,让他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最大的能力去填满它。
利用一个有限的空间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这才能最大的激发他的创造力,如果你无止境的给他毫无边界的地点去创造,那么只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他很快就对这个行为感到厌倦和无聊了,因为这是一个不需要激发他任何动脑能力的,不需要激发他任何创造能力的一个行为。另外呢界限能带来自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界限其实是一道安全的屏障,就像很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设置一个围栏,让孩子在里面玩儿因为他那时候可能刚会爬会走,有一些家具摆设了,会对她有危险,而这个围栏呢就形成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界限,孩子在里面就可以随意的跌打滚爬,家长们也放心,孩子也会知道在里面自己很安全,等到孩子大一点以后呢,围栏就关不住他了,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需要给孩子开始在心中建立一个无形的安全屏障,其实就是规则,在这些规则的引导下,孩子慢慢的他就知道哪些行为对我来说是安全的,哪些行为对我来说是危险的,他就不会再轻易的去尝试一些危险的行为,这就是内心的心理边界,这个心理边界就是内心中的安全的围栏,在这里面他就可以自由的放手去做想做的事情,这就是界限带来的自由,界限能带来的自由,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德国的高速公路。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有许多不限速的路段,我有一个在美国上学的朋友,他当年的特意的跑到德国来飙车,大家可能正常会觉得说,咦,美国人好像比德国人更加崇尚自由吧,为什么反而在德国有这样的不限速路段呢?那就是因为德国人是出了名的遵守规则,大家都非常严格的遵守着许多许多,关于如何并线。如何超车等等很详细的规则,所以才可以放心大胆的自由飞奔,而不必担心会有车突然冲撞过来,这就是界限带来的自由。好,那我们再来看一看,承担责任和界限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有很多成年人会抱怨自己的伴侣或者孩子,没有责任感,其实这就是因为界限的缺失,边界可以让孩子对自己和对他人更加有责任感,因为她能够自己选择,也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比方说有一个孩子说她今天不想吃午饭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尊重他的选择,告诉他,你不吃可能会饿,但是我们下一次吃饭时间是6点,也就是说,直到六点之前可能都没有好吃的了,那么这其实就是一条界线,一条规则,最后那可能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他真的在下午的时候就饿了,但是他只能等到六点才有下一顿饭吃。那么下一次呢,他就会知道,当我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是有一个后果的,他就会想一下自己能否承担这个后果,也许在下一次他不想吃饭的时候,才想到有这么一个后果,他就会选择中午先把这顿饭吃了,但是还有第二个可能性,就是他当时真的没有胃口,也许身体不舒服,她就是不想吃这顿饭,而且呢在中间的这个过程中,再整个下午呢,也没有觉得饿,而晚饭的时间来就刚刚好,那时候可能也有点胃口了,也有点饿了,就可以很愉快的和家人一起吃顿饭,其实后者那才是一种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孩子不想吃饭的时候,他是真的不想要相信,哪怕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不饿,作为家长呢,要相信孩子真的有这个能力,知道自己是否饥饿了,他可以决定吃还是不吃,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边界。那么就从这一点点的小事开始,孩子他就会学会为我自己选择,并且为他的选择承担责任,一个人的责任感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所以呢,当我们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感,或者抱怨我们身边的伴侣没有责任感的时候,我们可能可以回头去看看,在他们小的时候,或者是在很多小的事情上,是不是我们剥夺了他自己选择和自己承担后果的权利,其实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小孩,如果她能够有权利自己选择,并且他的选择能够被尊重,那么不管这个后来的结果是怎样的,最终选择被尊重,都是一种特别好的感受。只有先有了这种被尊重被相信的感受,才能够发展出责任感,界限还有很多很多的好处,比如说界限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爸妈带娃感到轻松,我身边有很多同龄人,他们不想要小孩,很大的原因就是身边的太多太多的熊孩子了,我们在社会上可能都遇到过被熊孩子所干扰的事情,会觉得,啊,小孩怎么这么烦呢,然后呢就会导致我们身边很多人会觉得有孩子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还有我们的一些,嗯,已经有了孩子的父母,就会不断的向那些还没有孩子的人传达一种信息就是,哇,有孩子以后真是太累,太累了,你再也没法做你自己了,就导致那些已婚但是还没有小孩的年轻人呢,就对生孩子这件事情感到有些恐惧。那我们再来看看欧美国家的人带小孩,可能就会听到很多的反馈,是说,诶,他们就一个妈妈,也不雇保姆,也不用公公婆婆帮忙,就能够自己一个人带两三个小孩,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一个有规则,有界限的家庭就可以做到,我在咱们界限课的第三大部分了,还会详细的去讲规则。规则和界限有时候几乎是一个意思,我们经常说为孩子立界限,有的时候也说为孩子立规则,其实规则就是实现界限的唯一一条道路,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呢,你为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规则感,他可以自己玩完了以后会把玩具收拾好,不用你等到他睡着了以后再精疲力尽的去帮他收拾一个乱七八糟的玩具窝,或者你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不管吃饭还是等车,他呢?他都能够很好的配合你,你也不需要忍耐旁人那种嫌弃熊孩子的目光,或者呢你可以安静的工作一会儿,或者做一顿晚饭,孩子也不会抱着你大腿一直哭,如果能这样的话,是不是觉得带娃好像轻松多了呢?一个有良好界限的孩子,一个有良好规则的家庭,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些的,不管孩子天生的性格是怎样,规则都可以帮助你给他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你可以做轻松的父母。今天的最后我们还要讲一讲界限,对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在前面,我们讲到自由的时候,已经提到,界限是一个心理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我能够感到安全,比方说一个孩子,他能够自己判断目前能做到什么,有一条平衡木在眼前的时候他会想,哎,我目前的能力好像还不能走平衡木啊,我会摔倒,那我就先不上去,他可能会选择一个他觉得更加安全的游乐项目,那就是边界带来的一个安全感,另外呢,界限还可以让我们更加好的保护好自己,对外界可能存在的侵害说不,前不久行有一个热点新闻,就是在南京有一个火车站上,被网友呢拍到,哥哥在对一个女孩进行性骚扰,我们先不去研究,作为一个养女,她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只看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就是这个女孩,她对她所受到的性侵害完全没有能力拒绝,无法说不,其实现在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性侵害的存在还是非常非常广泛的,而大部分的家庭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遭遇性侵害,那么要预防这样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从小开始就对自己的身体建立一个边界感,让他知道我的身体是属于我的,是不允许别人来侵犯的,这就是一个最基础的边界的信念。比方说我们很多当父母的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小区里带着孩子玩儿,迎面过来一个大妈,她非常喜欢你的孩子,她上来就摸摸你孩子的小脸儿,拍拍孩子的小屁股,说,哎呀,好可爱呀,大部分时候孩子和大人是什么反应呢?我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是不喜欢这种举动的,被一个陌生人摸自己,他们本能的反应就是躲开或者哭泣,或者向妈妈求助,然而遗憾的是,那我们做妈妈的呢,经常会对孩子的这种本能的拒绝感到有点尴尬。她们可能会对孩子说,哎呀,没事儿,人家喜欢你,才摸你。有一些家长是觉得本身就没有觉得这个行为有问题。有些家长呢就算他不喜欢,但是呢,不好意思拒绝,这些行为都是在破坏孩子本来天然的边界感,邻居大妈摸一摸的行为,确实可能没有恶意,但是如果我们阻止孩子拒绝,就会让孩子失去了捍卫自己身体边界的能力,以至于等他真的遇到了危险的触摸,也不知道该不该拒绝。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首先尊重孩子,她不喜欢这种行为在孩子没有能力,自己拒绝或躲开的时候,我们要去帮助孩子挡开,帮助他说不。这同时也是一个榜样,将来让孩子自己想要拒绝的时候知道应该怎么做,这样做就是在帮助孩子维护边界,也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有拒绝的权利,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你可以捍卫你的身体。有了这个边界,我们除了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以外,也可以发展出对自己意愿的保护,就不会随便的为了别人的愿望而牺牲自己的愿望。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也可以学着慢慢的从建立边界开始来疗愈自己所缺失的安全感。好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节课呢,我们会讲一讲,如果你已经是父母,那么在帮助孩子建立界限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果你还没有孩子,那么在迎接孩子到来之前,你要做好哪些准备?谢谢大家,我们下节课再见。